人在山中
小伙子,
不高不过瘾
“这山有多高啊?要爬多长时间?”才刚上路,一个小伙子就迫不及待地向周围的人打听起来了。一听说这山不高,只不过100多米,爬完山大约两个多小时,一脸的失落写在了他脸上:“哎,我以为要爬一天呢,还把中饭也带来了。”
“我是湖北人,叫谢美交,就是中美建交那年生的,从小就开始爬山了。”小伙子自我介绍道。原来他来自湖北的山区,从小就和山打交道,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出门就是山,不爬也不行,从小就习惯爬山了。来杭州工作的两年多时间里,平时只要有空,他就会和朋友一起去爬山,最经常去的是宝石山,有时他还会一个人拿着地图去爬山。“对这里的山都不是很熟悉,有时候一个人就会找错了,来参加这个市民登山活动和这么多人一起爬还是第一次呢。我在《钱江晚报》上看到的消息,今天刚好没事就过来了。”他说道。而看他爬的样子确实不是吹牛,没一会儿就轻松把队伍甩在身后了。
姐妹花,
不走回头路
“妈妈,有人插队了,你走快点啊!”“妈妈鞋子脏了怎么办啊?”一个小孩的声音不时地在队伍中响起。市民登山可不是老年人的专利,每次都会有几个小孩子是和父母一起来的,在上周日的队伍中,6岁的雨萱和7岁的孟来可能就是队伍中年纪最小的两个,当然最活跃的也是她们。
“妈妈说爬山是一种运动,能锻炼身体的,我就跟着来了,早上是被妈妈拉起来的。”雨萱很大胆地说道,“我以前还爬过玉皇山、凤凰山和宝石山呢。”和雨萱比起来,孟来显得比较怕生,一直跟在妈妈的身边。本来两个小孩子的家长都是彼此不认识的,但不到一会儿,两个小朋友就成了好朋友了,不时你追我赶,打打闹闹的,甚至连喝水也要一起喝,还不时地拿着妈妈的相机帮对方拍照。
因为这两个小孩子,两位妈妈也变成了朋友,“你们家是住哪里的啊?经常来爬山吗?……”两人一路聊着,后来两人还交换了联系方式,约定下次登山时还带着孩子一起来。登山让这两人自然地熟识起来。
在爬到贵人亭后,一位大伯不停地向来人打听雨萱和孟来,问她们是否已经上来了。“那两个小孩子很厉害的,我刚才在山下和她们说,山太高,她们可能上不去。你猜‘小鬼’们怎么回答啊?她们说她们是不走回头路的,一定能行。我现在就在这里等着她们上来。”大伯高兴地说。
“螃蟹”伯,
一切横着来
在下山时,一位横着走路的老人以及他的拐杖引起了大家的兴趣,他的拐杖比别人的都要长,走过去一看,原来就是一根很普通的木棍。“你们不要帮我,我这样走也可以的,两只脚的关节都不好,只能就地取材弄根小拐杖慢慢地下来了,我横着走路的样子是不是很像一只螃蟹在走路啊。”老人打趣起自己不是很方便的走路方式来。
“我原来在导弹部队当过兵,后来到了杭州电视机厂工作。以前年轻的时候,很多名山我都爬过,黄山、华山、泰山等等,但现在爬不动了,关节不好。”一边横着往下慢慢走,老人一边说道,“其实我们杭州这么多山都很美的,外地人都喜欢来爬。很多杭州人到外面爬山,有的还出国去呢,我觉得这没必要,我的心愿就是把杭州的山爬遍。”
三口家,
登山练耐力
和以往一样,上周日的登山队伍中,有独自一人的,也有三五相约的,还有全家出动的。在下山的途中,我们就碰到了一家三口。爸爸远远走在前面,而母女俩却啃着棒棒糖,慢悠悠地跟在后面。
“以前就我和老公来,女儿平时要上学没时间的,这几天刚开学没什么事情,就把她也一起带来了。”小何的妈妈说道,“她早上起不来,我们硬把她拉来,早上我们迟到了,还好最终赶上了大家。”小何的妈妈带小何来登山其实别有用心,“带她来除了锻炼身体外,就是想锻炼她的耐力,她今年初二,中考就要面临800米测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