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14版:每日新闻·读书
3  4  
PDF 版
· 谁异化了高校师生关系
· 暖人细节 只需一点点
· “老板”:一个功利化的符号
· 最想对老师说的话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06年9月1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导师叫“老板”,教授成“叫售”,这是戏称,还是师生关系变了味——
谁异化了高校师生关系
对宁波8高校近百名学生的调查
■本报记者 丁星云 徐澜 梁建伟 本报通讯员 张柯锋
  9月15日,秋雨飘洒的周末,是宁波各高校陆续开学的日子。过了一个漫长充实的暑假,我们版主非常想念同学们,迫不及待地组织了本报校园麻辣新闻直通车第五站开进宁波高校。宁波大学、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宁波大学科技学院、浙江万里学院、宁波诺丁汉大学、宁波工程学院、宁波城市学院、大红鹰学院等8所高校学子相聚浙江万里学院图书馆报告厅,对本报发放的有关“大学师生关系”3项问卷调查,进行了现场回答。

  暑假,我们曾在麻辣新闻栏目里挂出了“评选学生最喜爱的老师”征稿帖,原计划在网上投票,当选者将被邀请参加本报主办的“2006教师节烛光晚会”。不料,征稿一个多月,仅收到5名大学生、5名小学生和4名中学生的来稿,该话题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冷遇。

  网友“nini5210”说:“这年头,一些教授摇唇鼓舌,四处赚钱,越来越像商人;而商人现身讲坛,著书立说,越来越像教授……”

  于是,我们把“大学师生关系变了味,导师成了我老板”的话题导入第五站校园麻辣新闻接力棒,希望通过现场调查问卷让学生挖掘身边孟二冬这样的好老师。我们的调查数据分三块:第一,师生关系不和谐音体现在哪里?第二,发掘身边像孟二冬这样让人感动的好老师。最后请你理性地阐述“大学新型师生关系”。

  不和谐一:上完课即闪人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谁不希望自己能遇到像孟二冬这样的好老师呢?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学生李啸尖锐地指出:“但是,我们必须面对实际的尴尬:老师上完课即闪人。这部分老师除了忙自己的论文就是忙课题,或者到校园外开讲座赚钱。”

  浙大理工的温媛媛说:现在的师生关系越来越简单,老师上课,学生听课,师生之间缺少交流。高中老师经常对学生讲,“课堂上你们把我当老师,下课后可以和我开开玩笑,把我当朋友。”确实,那时候我们常和老师聊天,而现在跟老师几乎没聊过天。

  不和谐二:三不管,就像陌生人

  另一张不署名的问卷调查表是这样回答的:现在的大学教授身兼数职非常普遍,他们常常一阵风地来去匆匆,跟学生的关系就像陌生人。师生只能在课堂相见,课后不再联系。教授对学生不闻不问,放任自流,师生之间毫无感情可言。

  杨肃丹同学说:很惊讶有些老师“怕”学生,有些学生无视老师的存在,随意进出,老师只当没看见。

  署名为“冰橙乐果”的学生说:现在的老师允许学生在课堂上睡觉,学生逃课不管,课桌下玩手机也不管;系领导跟我们距离最大,他们“职位”高,“眼光”也很高,对学生没礼貌,电话结束时从不说“再见”!

  不和谐三:教授成“叫售”

  署名“Yao yao”的同学举例说:我的那位正在读清华研二的表哥提起他的导师就不满:“什么导师?分明是公司的老板!”他和他辅导的研究生组建了一个小公司,发明也好,创业也好,全压着学生干,而研究生薪水少得可怜。学生为了顺利毕业,不得不忍气吞声迎合他。

  ECHO:教授可以是商人,但应该是儒商,有独特的气质和风度,能够给学生以启迪,那我们掏钱来学校也是开心的,如像厦门大学的易中天那样的老师。

  宁大科院学子:高校不要只重视理工科类有项目能赚钱的老师,而无视真正在学科类有特长的老师。

  张力:教授也是人,不是神,业余时间搞创收可以理解,前提是他能履行自己的职责,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就是“叫售”。

  不和谐四:给你60分的老好人

  现场,有一位叫矍少俊的男生站起来尖锐地批评了“给你60分的老好人”。这些老师对学生呼朋唤友,称兄道弟,明明你不及格,但也碍于面子高抬贵手,这样的老师还挺受一部分同学欢迎的!我有位室友,因为老师只肯给他59分,他每天都在诅咒老师。但我认为,老师还是严格一点好。我在做物理实验的时候,碰到一位已不记得名字的老师,他很凶,但是我通过他的指引学到了东西,我觉得他好。满足你60分万岁的老师,这种变相的民主,师无师尊,师生关系貌似融洽,实则贻害无穷。

  万里学子:现在的老师很好说话,在课堂上可以讨价还价,比如不要闭卷考,期末考还是写论文吧,因为论文可以从网上下载拷贝,如果是闭卷考,老师也要把整理好的答案告诉学生,这样的老师才受“欢迎”。所以我觉得真正的学习只有考试的那几天,平时学不到什么。

  

  编辑部发言:这里所讨论的四个不和谐现象,是从学生的眼光出发。对老师的评价不能单方面的,学生的评价只是一面。学生的评价体系与高校行政体系不同,所以“学生眼里的好老师”不见得是“同行眼里的好老师”。比如,让学生给任课老师打分,现在有一种错误倾向,让学生期末全通过的老师受欢迎,如果30%不合格的话,学生就会痛恨这位老师。学校在评价一位老师的时候,最缺乏的一点是:评价指标只以论文、科研为主,但系主任、院长很少到课堂上听课,如果听课,就能看到多少学生在打磕睡,多少学生目光呆板,这样对一位老师的评聘就会客观得多。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