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露 张炜利
脸上挂着随和的笑容,头发没怎么打理,略显凌乱;红格子的T恤松松垮垮地束在腰间;普通话中带着浓重的江西口音,平静时语调缓慢而厚实,激动时就语速加快不易听清……9月16日,在浙江大学经济学院MBA高级研修班讲台上,这个50多岁、不修边幅的人,正是一年多来动辄语出惊人、站在房地产业风口浪尖的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主任、著名经济学者易宪容。他以一贯的一针见血的犀利观点,给浙大经济学院MBA学员们分析了当前的楼市走向和应对措施。
解决住房问题,要多造小户型房
2002年7月,易宪容驾车走过北京三环、四环、五环,看到整个城市几乎都在施工,晚上处处灯火通明。“我看北京市好像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工地。我当时就想,房地产市场是否过热?”这种现象引起了易宪容的思索,此后他撰写了大量文章,旗帜鲜明地提出经济过热的根源在房产过热,要采取措施预防房产泡沫膨胀。
易宪容认为,目前解决中低收入民众的住房问题,不是如何建立住房保障体系,不是建造经济适用房及廉租屋的问题,而是按温总理所说,要大比重地建设小户型低价住房。
住房作为一种生活必需品,现代各国政府都十分关注并各有很好的经验。如小户型住房在全国住宅中所占比重,新加坡为80%,香港为72%,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几十年来平均户型都在100平方米以下。2004年中国建造的住宅,居然一半多在150平方米以上,从经济发展程度以及国内土地稀缺性来看,都是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严重误导。
三条标准决定是否应该买房
易宪容说,他曾经看到过一份调查,显示有91.1%的人按揭购房。其中,月供住房按揭占月收入20%~50%的占被调查人数的54%,占月收入50%以上的达到32%。他认为,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近几年如果没有住房按揭贷款,国内房地产市场在短期内不可能繁荣起来。这种个人需求的扩展,导致国内住房价格不断攀升,造成住房供不应求的假象。
近年来,一直有年轻人问他:房价高不高?要不要买房?什么时候买房……易宪容说,可以用以下三条标准来测算:
一是房价收入比。联合国1993年对世界107个国家进行了全面研究,得出的标准是3~6倍。即你购买一套房子时,总房款(包括装修费)如果是家庭一年的税后收入的3~6倍,则说明房价在你的支付能力内。
二是个人住房按揭月供款与家庭每月可支配收入比在28%~35%。如果超过35%,则负担过重,会降低家庭生活质量。
三是家庭负债余额(即家庭的各种负债,如汽车贷款、信用卡、私人借款、教育贷款等)与家庭总资产比。这一比例不能超过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