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03版:每日新闻·现场
3  4  
PDF 版
· 节水城市 杭州又过一关
· 警报响起 市民肃立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9月1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警报响起 市民肃立
2000市民参与防空演习,警报声声提示毋忘国耻
  ■本报通讯员 李正明 本报记者 杨晓政

  

  昨天上午10时整,杭州武林广场熙熙攘攘的人群忽然整齐地顿住脚步,举头望向天空——长达36秒的第一声防空袭警报试鸣信号准点在杭城上空响起。昨天,是“9·18”75周年纪念日、也是杭州市防空警报试鸣50周年。

  

  ◆武林广场

  市民自发肃立 牢记国耻

  杭州人蔡先生今年60多岁,经历过动荡年代。“那时我才7岁,警报一响,我就会躲到家里的餐桌底下。”他说,当时他家住建国北路游泳巷,听警报像家常便饭一样频繁,“哪像我的小孙子,听到试鸣的信号还觉得好玩,现在的孩子真有福气。”

  蔡先生的小孙子刚刚5岁,昨天蔡先生特意没送他去幼儿园,而是专程赶到武林广场听防空袭警报试鸣信号:“虽然小,也应该懂点应急措施,更要从幼时就培养爱国心。”

  昨天,武林广场上有很多像蔡先生一样怀着民族尊严之心的市民,他们自发来到广场中心,当防空袭警报试鸣信号响起时,他们一齐肃立,场面令人感动。即便是偶尔路过的市民,听到警报声,也都会顿住脚步,猛然想起:“今天是九·一八纪念日!”

  ◆演习现场

  两千市民就近疏散

  比武林广场更逼真的场面是杭州8个城区、40个社区开展的街道社区防空袭人员就近疏散隐蔽演习,2000位市民、学生、干部、员工亲身感受了这一紧张时刻。

  9点,望江街道在人防部门的指挥下,启动了防空袭预案,救护车、应急设备等也全部到位。5个社区里的200多位居民也在社区防空袭隐蔽疏散人员的带领下,准备随时撤离居住区,疏散到安全地带。

  9点10分,杭州市耀华社区的工作人员王先生就开始在近江家园演习现场做起了动员:“大家有没有看过抗战电影?有没有看到天上飞机扔炸弹的场面?一会儿警报响了你们就想像是这样的事发生在身边了……”“呵呵……”大家都笑了。

  “有什么好笑?”今年79岁的方奶奶当年亲身经历过了日寇的空袭,她正色道:“我小的时候在桐庐老家,带着10岁的妹妹就躲过日本飞机。那时日本人的飞机经常来轰炸,我们就逃到山洞里去。现在日子好过了,演习让我想起从前,对后代来说还是有必要的。”方阿娜老奶奶严肃的表情让原本嘻哈的居民收起了声音。

  10点,演习用的烟幕弹开始燃放,近江家园七园9幢和12幢边烟雾大作,杭州城市上空也准时拉响了预先警报:鸣36秒,停24秒,反复3遍,时间3分钟。居民们在各自社区小组的引导人员统一的指引下,迅速赶到小区空地集结。

  逃生、急救知识 学学真有用

  虽然只是演习,居民黄大妈还是被现场的气氛所感染,一边擦拭汗珠,一边给记者看她带的应急包,“要准备水、干粮、证件、手电、常用药等等——平时就准备这样的应急包,碰到地震、海啸这样的事情,就能派上大用场!”

  10点15分,拉响空袭警报:鸣6秒,停6秒,反复15遍,时间3分钟。在引导人员的指挥下,居民群众快速分组,往近江家园七园4幢下的地下车库(防空地下室)跑去。

  29岁的“伤员”周燕被救护人员用单架抬进了车库,虽然是演习,周燕还是认真地接受着医疗人员的现场急救——因为“头部受伤”,她从额头到下巴都被包了个严严实实。

  3分钟后,居民们全躲进了疏散隐蔽点,工作人员开设生活物资保障站,向居民们分发饮用水、毛巾、塑料小凳子等;同时开设医疗卫生急救站,开展国防人防知识和防空防灾技能的教育,并对居民进行心理疏导。

  10点30分,连续鸣响3分钟的解除警报响起,居民们在引导人员的带领下,安全、有序地撤离疏散隐蔽点,回到安全地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