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D0011版:新知·读书
3  4  
PDF 版
· 校长透视“高校病”
· 书读得好 民办生转公办
· 高校走出名模苗子
· 一位董事长眼中的忧伤
· 评价学生 用四种“颜色”
· 你的不幸我们来关心
· 高校着力培养 物产示范生
· 文澜讲坛闲谈钱玄同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06年9月2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第四届一流大学建设系列研讨会上
校长透视“高校病”
  “一流大学建设系列研讨会——2006”在中国科技大学举行。据了解,该研讨会旨在交流如何建设一流大学的看法和经验,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研讨会由国内最知名的9所高校共同发起,自2003年起每年召开一次。本次在中国科技大学举办的会议已经是第四次了,前三次分别在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南京大学召开。

  近亲繁殖危害大学创新能力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朱清时19日在研讨会上说,调查显示,内地高校六成教师毕业于本校,日趋严峻的近亲繁殖现象危害了大学的创新能力。

  朱清时介绍说,中国人民大学顾海兵等学者以23所知名高校的财经类院系的专职教师为研究对象,对高校教师的来源进行了调查。其中17所内地高校,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复旦大学等,6所香港地区及国外高校,包括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

  调查显示,17所内地高校接受调查的987名教师中,有604人在最高学历毕业后,直接在母校任教,占所有教师的62%。在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中,80%的教师毕业于本院;64%的北大经济学院教师和53%的清华经济管理学院教师毕业于本院;中科大副高以上教师中有54.2%的人在本校取得最高学历。而与此相对的是,海外高校极少留校教师。芝加哥大学经济学院,86%的教师从未在本校就读;哈佛大学经济学院47名教师中,只有1人最高学历学校是本校。

  朱清时指出,自然界中基因的多样性保证“物竞天择”,使生物不断进化。而科学领域中思想和方法的多样性同样也保证了科学的不断创新。由于近亲繁殖,中国最近十几年来学术创新缺乏重大成果,平均的创新水平滞后于投入,学生没有超越老师的勇气,大学不能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气氛。目前的现实是,越是知名度高的大学,其近亲繁殖程度越是严重。而且依据现在的教师更新速度,20年内这种现象还不可能有根本改观。

  针对这种现象,朱清时建议以几所重点高校为核心,兄弟院校联合起来,相互推荐研究生,相互推荐新教师,联合进行教改,加快教师队伍的流动。

  过度追求指标导致浮躁发展

  “中国大学不能过度追求各类指标,浮躁发展,应该创造更宽松的环境。”西安交通大学校长郑南宁提醒,中国大学应该克服浮躁,回归大学本质。

  郑南宁认为中国建设一流大学目前存在3个突出问题:一是如何吸引全球最优秀的师资。目前大学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一流学科数量不足,教师、实验技术人员、管理干部队伍结构不合理,技术支撑的总体业务水平难于适应建设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的需要。二是校内管理体制落后,这是中国一流大学与国外一流大学差距的最深刻表现。“我们现在的大学管理不是法治也不是人治,而是乱治。”必须改进后勤、学生和教务部门的管理方式,改变严重制约学校事业发展的工作量考核机制。三是缺乏世界影响的大成果。

  郑南宁提醒,中国大学不能过度追求发表论文数、获奖数、研究经费数等各类指标,浮躁发展。“大学的价值在于培养人才和学术研究,在于源源不断地支撑国家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建设。因此,应该给中国大学更宽松的环境,更多的资源和经费投入,让中国随着国力发展和社会进步,水到渠成地出现世界一流大学。”

  目前体制不利于选拔优秀学生

  复旦大学副校长张一华表示,中国目前的硕士招生“单凭成绩论英雄”,不利于学校招收优秀学生。

  随着社会就业压力的增大,不少本专科学生把考研当成逃避就业的最佳途径,有的本专科学校甚至专门组织考研班,帮助学生提高考研成绩。张一华指出,在这种应试教育的模式下,学生考出的成绩往往很高,按照目前硕士招生以分数主导的录取方式,是无法拒绝高分学生入学的。但是,这种“单凭成绩论英雄”的选拔方式,选出的学生综合素质却不一定优秀。因此,目前的这种硕士招生制度不利于知名高校选拔优秀学生。他建议,扩大名校之间的交流,增加互相选拔研究生的名额,从而提高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对此,西安交通大学校长郑南宁也持同样观点。他认为,中国的大学要想跨进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列,不仅要有一流的教师,也要有一流的学生。所谓一流学生不仅仅是光凭考试分数选拔出的一流考生,还可以通过自主招生,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将一些有着创新思维和突出能力的学生选入大学,提高生源质量,为培养出一流的人才奠定基础。

  据新华社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