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浙江省新华书店集团总经理助理、 博库书城网执行官)
今天的主题是阅读之变,网络阅读和书面阅读不一样,网络容易造成浅思维阅读,它容易带来思维的惰性,会削弱我们的思索和联想。记忆、思维是深阅读的基础,但在网络上阅读,这些都被电脑替代掉了,比如电脑上的一些搜索、联想功能。网络阅读对文化、人文的传承是有障碍的,它不可能取代传统阅读。但是网络阅读把阅读还原为生活方式,把阅读从殿堂上拉了下来。
陈源斌:(省作协创联部主任、著名作家、《秋菊打官司》作者)
今天的座谈会,不是纯文学的,机会难得。我认为,网络阅读在将来要占主导地位,网络文学是未来的方向。我经常在网上阅读,在网上可能读到垃圾,但也可以读到精华。比如,陈忠实的《白鹿原》我就在网上看的。阅读可以改变人生,我自己是一步步从底层上来的,靠阅读,我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但目前网络上的好作品少一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网络上阅读将越来越流行。
沧月:(网络灵幻作家)
我从不把自己当成灵幻作家,只是一个码字的人,讲故事的人。网络对我影响很大,我的本行是一个建筑设计师。五年内花了这么多时间去写作,完全是网络对我的影响。网络拉近了读者和作者的距离,对作者来说,在网络上写文章,必须领先读者一步,但又不能为求新求变而不合逻辑。对我来说,写作只是一种业余爱好,我们很多同行,比如一位是化学系的博士,一位是北京协和医科大学的毕业生,他们也爱好写点什么。网络写手没把写作看作是最重要的事,并精深地发展下去,作者队伍不稳定,这是其不好的一面,但网络写作具有势不可挡的趋势。
夏烈:(杭州市作协秘书长、《西湖》杂志社长助理)
我是一个读书人,阅读之变也是我的心智之变。我从看连环画开始,就开始了阅读,所以对纸质媒体有一种温情。读书时,有一页页翻纸的快感和掩卷沉思的味道,这种感觉将和人类同在。虽然这是我个人成长的感受,但我相信代表着普遍的价值。网络出现之后,给大家提供了一个自由的平台,可以让大家都去写作。写作、阅读、写作、阅读,这是祖先留下来的一个传统,我有一点使命感,希望有价值的书能够出版,而网络出现后,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本报记者 金毅 整 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