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0月8日是全国高血压防治宣传日,今年的主题为“控制高血压、降压要达标”。我省心脑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专家提醒,健康状况不同的人降压的目标并不相同。值得警惕的是,在健康体检中发现,血压偏高的人往往同时血脂和血糖也伴有升高,对这种越来越普遍的“三高”人群,必须通过生活方式调整与对症治疗,达到预期健康目标。专家强调:只有各项指标降值达标了,才能有效预防各种心脑血管的并发症,降低死亡风险。
那么在体检报告中发现自己血压、血糖、血脂的数值后面有“↑”的人应该采取怎样的健康对策?对已患上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的患者如何控制疾病进展,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本报将请专家给以权威解答。
本报生命工作室在十一长假期间(10月1日~8日)开出第11趟健康快车,约请来自浙江医院、省人民医院、邵逸夫医院的名医给读者提供网上咨询,读者可登录Http://qb.zjol.com.cn名医坐堂的活动栏目提问,与医生进行网上互动。
网上咨询专家:
浙江医院心内科唐新华主任医师,浙江省心脑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主任,专家门诊每周三上午 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华燕吟主任医师,专家门诊每周一上午
邵逸夫医院心内科主任傅国胜教授,专家门诊每周二上午
“三高”成为代谢流行病
同部门人有羊群效应
肥胖伴随而来的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三高”形成了一种慢性流行病“代谢综合征”。邵逸夫医院心内科主任傅国胜教授告诉记者,我国有近四分之一在心内科门诊就诊的病人是糖尿病患者,在杭州地区的这一数据可能超过25%,也就是说有那么一批人,他们最早发现自己是高血压,或是体检时发现自己血脂代谢异常,甚至是已患上了冠心病,但在接下来的就诊过程中又发现自己疾病雪上加霜,血糖异常,也就是患上了糖尿病。
来自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预防慢性疾病:一项重大投资》研究报告中的数据,未来10年全球有近4亿人将被心脏病、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夺去生命。在我国,高血压患者已超过1.6亿,高血糖患者也有2000多万,估计另有高血脂患者1.6亿人。几乎排在前几位的慢性病都与“三高”沾边。
邵逸夫医院是最早开展休闲体检的杭州一家医疗机构,从近五千余例健康体检者中,列出一张30岁~50岁中青年人的疾病谱,发现“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三高”现象最为突出。现在,几乎每一个有隶属单位的人每年都要进行常规体检,在单位体检中,发现一个有趣又令人遗憾的现象,即同一科室或部门的人,疾病谱往往非常类似,要么是10个人里面有7个是血脂偏高,要么是大部分人肥胖,或者是血压偏高等。这一“羊群效应”与他们的饮食与生活规律相仿有关。
民工富贵病出现
50岁人群请多留意
来到城市以后,快餐式的生活方式也让不少年纪轻轻的民工工资不高却惹上了富贵病。早在2004年,本报发起的给建筑工地民工体检活动中发现,民工第一次量血压就有不少人已患上了高血压,最多的1人患了5种疾病,比较高发的除了高血压还有沙眼、咽喉炎、角膜炎、血脂异常,其次还检出糖尿病、心电图异常、脂肪肝等。
记者在采访我省一家知名通信公司时,也发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数字:3000多名员工中,35岁以下员工体检表上,出现脂肪肝的有150多个。
其他,如高血脂、高血糖、颈椎病、肩周炎等老年性病患者还有不少。据在这家企业从事医务工作30年的老医生说,这些疾病,以前在年轻人中是很少见的,现在却越来越普遍。
“如果异常指标不在年轻时就加以控制,到了50岁左右很可能患上冠心病,糖尿病并发症,出现第一次脑中风。”浙医一院体检中心主任韩阳指出,50岁左右是早期老年病出现的高发期,其中还有肿瘤,肿瘤的发病机制虽然不清楚,但与常吃油炸、阉制食品,缺少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有关,因此,专家们呼吁人们一定要趁中年这个时期,控制导致老年病的发病因素,要注意饮食,还要注意体重,通过体检早发现早治疗,争取理想疗效。 本报记者 谷伊宁 本报通讯员 俞 欣
■相关链接
据我省心脑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我省人群高血压标化患病率达18.7%,而高血压控制率仅为9.3%。因此,对于高血压患病的控制工作将是未来一段时期最主要的任务。10月8日8时,由省卫生厅、省疾控中心、省心脑血管病防治中心联合主办的2006年“全国高血压日”宣传咨询活动将在杭州市武林广场举行。届时,在杭7家省级医院、5家市级医院近20名心脑血管专家将在现场提供义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