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德市航头镇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叶胜平,本身是干了9年多调解工作的老调解员。
乍一见他,是个小伙子,其实,30多岁的他可是调解老将了。“叶调”是大家对他的亲切称呼。
“现在的调解,可不像过去那样,仅充当和事佬、老娘舅就可以了。”指指头上已冒出的少许白发,叶胜平笑着说,这两年来,他确实感到担子越来越重。
听说有记者来采访,村民翁国华主动开着自己的车接送叶胜平。八九年前,年轻的叶胜平凭着一股子韧劲和热情,硬是将准备离婚的翁国华两口子劝和了。现在,夫妻俩不仅生活好事业也好,更是和叶胜平成了好朋友。妻子李小英,回忆起当年因为一时激动把一堆报纸砸在叶胜平脸上时,不停地笑,“他这个人,真的很不错。没有他,也就没有我们夫妻俩了。”
就是这种因为工作而收获来的友情,和更多亲情,让叶胜平难以割舍他的事业。
以前他这个镇里的调解员差不多三天两头都在村里,村里调解员不管大小纠纷,就是一句话“找镇里去。”叶胜平说,那阵子他忙得“人都快冒烟了”。
一到年终,42个村的调解员来镇上开会,都很低调,开会喜欢坐后排,说话喜欢三两句,茶也不好意思泡,老叶说,那时一眼望过去,几十个调解员情况都差不多,误工补贴也发得基本一样。
但是今年就不一样了,刚刚结束的季度会议上, 一些“业绩”好的调解员就“牛”起来了,声调高了,底气足,来办公室也开始自己动手泡茶了,而一些“业绩”暂时不佳的人见了老叶开始觉得不好意思了,今年上半年村里调解的纠纷56起,而镇上只有11起,
叶胜平说,尽管奖励的钱不高,口头调解的才4元,一般疑难纠纷20块,但在农村里却给调解员提高了地位,赢得了家里人的支持。航头镇田畈村58岁的邱国基感受最深,以前搞调解工作弄不好还要赔上交通费、电话费,虽然在村里出了名,但老伴是很有意见,老反对他去做“和事佬”。老邱告诉记者:“现在每调解一次,就有一份奖金,让家里感到我每次都有回报,有收获,自己在村里和家里都感到脸上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