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D0007版:人文·晚潮
3  4  
PDF 版
· 大姨
· 处长的雨伞
· 适可而止
· 欧游归来话小费
· 所尚唯诚
· 耕斋点评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06年10月1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大姨
■金 近
  阅人无数

  ■金 近

  早几日听母亲唠叨,说大姨的70岁生日快到了。我在旁听了没有作声。一直以来我对大姨都是敬而远之的,她的脾气几乎可用“古怪”二字来形容,凡事执拗到极端。

  平时去看她,随手拎去的水果糕点,她一概不收,若是要收,必定会板着脸折算出价格后把钱塞还给我们,即便只是三五元的东西,她也坚决要“银货两清”,做出一副决不占人便宜的姿态,让人很是无趣。虽在同一个区域住着,但无论是多熟的亲戚,她一律都不串门儿,碰上真有事情,就跑到人家家门口,却坚决不踏进门去,非得隔着一道门坎把话说完,惹得过道上来来往往的人侧目而视。

  大姨敏感而多疑,别人的闲聊,她总要挖掘出弦外之音,然后对号入座,觉得人人都在影射她。搬了几次家,与邻里的关系总处不好,老说别人欺侮她。母亲和二姨为了大姨的事,屡次上门与她的邻居理论,而事实上都不过是些芝麻绿豆之事,别人不小心而为之,却纠结成了大姨心中挥之不去的怨恨。

  我做小辈的,不敢对大姨的行为有所指责,但在母亲面前偶尔还是会发些牢骚。母亲总让我们不要计较,要多体谅,说毕竟一个女人独身了大半辈子,心理难免会出现某些偏差。

  大姨的一生,充满了悲剧色彩。

  14岁丧父,留下体弱的寡母和四个年幼的弟妹,于是家庭重担她一肩挑,待到弟妹们一个个成家立业,大姨也早已过了适婚的年龄。而据母亲说,大姨年轻时也算这镇上屈指可数的美人儿。虽个头不高,却长得周正,眉俊眼俏,很是招人。这样一个女子,多少都是有些心高气傲的,对婚姻与爱情的憧憬自是多了一份常人不易察觉的苛刻。然年至不惑,看弟妹们娶的娶嫁的嫁,她的期待与憧憬终于转化成了满腔的愤懑,从此日甚一日地孤僻怪异。

  而导致大姨终生不嫁的原因其实并非那么单一。家庭的负累固然是其中的一个因素,但更重要的是,大姨豆蔻年华时唯一爱过的一个男人,离她而去。这在我家是一个禁忌话题,母亲每每谈及此事必会紧急刹车,我隐隐猜出故事概要,而对其中的一波三折却无从知晓。那男人走后大姨病了,外婆请了卫生院的大夫上门打了六支庆大霉素。不久之后,由于药物反应,大姨丧失了95%的听力。

  身与心的两重剧创让大姨铁了心要去死。却终究没有死成。活过来后,大姨便似一株迟暮的莲,迅速地枯萎下去,露出了焦黄的蕊。

  大姨五十多岁时,在家人的极力鼓动下曾有过一次相亲经历,对方是一位大她七岁的退休教师。家里人权衡之后都觉得两人很是般配。可是相亲回来之后大姨沉默了一整天,开口后第一句话是“你们竟然要我找一个老头!”语气几乎是悲愤的。众人皆愕然。倒是母亲后来分析出了原因,大姨对于爱情的记忆恐怕是永远停留在了花样年华的那个阶段,对于情郎的想象也永远停留在了英俊挺拔、乌发浓眉的青年男子的形像上了,蓦地见到那个头发花白,皱纹满面的老教师,心中的落差几乎将她打垮。从此以后,家里人没人敢再提相亲这档事。

  大姨老了。身边没有老伴关怀,膝下也无儿女承欢。而她的古怪脾气也将兄弟姐妹间的亲情推得渐行渐远。七十岁,已是古稀之龄,回望来路,大姨的记忆中竟没有一处可以俯拾的快乐。我开始明白大姨周身何以会时时散发着这样一种悲怆与怨气,也许正如母亲所说,我们该多体谅她。

  昨日犹豫了很久,还是决定去看望大姨。从母亲那里拿了大姨家的钥匙(大姨失去听力之后,便将自家的钥匙在弟妹处各放了一把),到了,开门进去,见大姨坐在屋内的床沿上看电视,电视机永远设置为静音状态,电视里的男女演员正夸张地调笑。大姨面无表情地看着,对身后的我的到来浑然不觉。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