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究竟能否通过大学培养?”这一争论早在复旦大学提出明年创办文学写作硕士点之初就已此起彼伏,然而复旦作家班尚未招生,上海作协与上海社科院却已先行一步——上海作协前不久宣布开始首届作家研究生班报名工作后,由上海11位知名作家组成的评审团正在进行最后的生源筛选,并于10日公布录取名单,十多名青年作家将有望成为国内首批“硕士作家”。
尽管此前鲁迅文学院以及北大都曾举办过作家班,莫言、余华等作家都曾参加过此类作家班,但把作家和硕士学历挂钩,复旦和作协都属“首开先河”,而由作协这样的非学术机构出面培养“作家研究生”,更是前所未有。尽管上海市作协对各种质疑都作了一一回应,但依然有不少学者和文化界人士对此提出不同的看法。
上海作协:
为作家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
对于“作家能否培养”的质疑,上海作家协会秘书长臧建民一再强调,他们开班不是培养作家,而是为作家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让优秀的青年作家获得进修机会,并且从中发掘未来的名家。
他坦言,他们早就考虑到会遭遇各种社会质疑。但他表示,该班与其他作家班最大的不同在于,他们在全国首创了一种培养模式,即不同于普通大学教育偏重理论教学,而是更注重教学内容中的“生活体验与实地考察。”以培养一批为社会主义文学服务的“人民作家”。
据悉,参加该班的学员不需要经过全国统考,但必须是已经出版并发表过文学作品的青年作家,而且,入学资格必须经过11位文学名家的评审认定,准备申请报考硕士学位的学生必须在35岁以下,并且拥有本科学历和学士学位。但臧建民同时表示,如果学生不准备报考由上海社科院授予的这一学位,可以适当放宽这些“硬指标”,但两年后只能拿到该班的结业证书。
成长的代价:
两年学费2.7万元
当然,青年作家们的“成长代价”也不小。两年共需要缴学费2.7万元,这对于文学青年而言,无疑是笔不小的费用。加之研究生班是“全脱产”的性质,不少人也许还需要用“失业”的代价来追求自己的“文学梦”。
记者在设置的教学板块中看到,除了20%的理论课程,写作实践和讲座占到了35%,而生活体验与实地考察则高达45%。其中一系列的“下生活”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考察社会主义新农村、洋山深水港、张江高科技园区以及通用汽车等这样的地方。
臧建民解释说,现在社会上自由写作者很多,但我们这个班希望培养的是“人民作家”。尤其是很多西部的作家,他们的作品以写苦难为主,但他们不了解城市,希望通过这个班让他们有不同的创作理解。
记者了解到,在几百位报名者中,西部的作家确实明显占多。
据《东方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