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伟利 余雯雯
■本报通讯员 申屠文婕 俞雪雁
1991年,“大眼睛”苏明娟的照片催生了中国希望工程。从那一年开始,“希望工程”也在浙江铺开。一年,两年……如今,希望工程已在浙江走过15个春秋。
15年来,希望工程帮助浙江20.35万名学生完成学业。
昨天,希望工程浙江实施15周年纪念晚会在浙江广电集团举行。晚会现场,迎来了全省11个市的200多名希望小学师生代表,也迎来了为希望工程作出贡献的嘉宾。浙江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评出了10名“希望工程杰出贡献奖”、50名“希望工程贡献奖”、35名“希望小学园丁奖”。
荣誉是种激励
支持一如既往
刚领完奖下来,记者“逮”到了精功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金良顺。“有什么感受呢?”他直摇头,“我们做得还不够,给我这么高的荣誉,只能激励我做得更好。”金董很谦虚。
他说,因为自己是农民的孩子,所有当自己有了一定能力时,再看到那些贫困地区的孩子,心里特别难受。正是因为这样,他经常从百忙中抽出时间到贫困地区察看当地办学条件,并从2003年开始,每年捐资20万元,建立1所希望小学。
对于未来的打算,金董告诉记者,他将一如既往关注希望工程,为这些需要帮助的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
“温饱”已解决
我们要争取“奔小康”
“我对我们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很有感情。”磐安县墅安希望小学的校长曹苏芬昨晚获得了“希望小学园丁奖”,她非常地激动。
“从1994年到今年,我们这里的希望小学由无到有,学生由少变多,房子由矮变高,变化翻天覆地。”曹校长说起学校的变化,她先讲了一个故事:“今年台风来的时候,按照规定学校要放假让学生回家,可是有很多的学生家长跑到我的办公室跟我说,不要让学生回去,家里的房子没有学校的牢靠。”曹校长感慨:“以前学校的房子都是危房,楼上的学生一走动就咿咿呀呀地响,还往楼下掉灰尘,如今我们已经有了4幢新的教学楼。”
“我们的希望小学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现在要‘奔小康’。”曹校长告诉记者,“希望工程发展到今天,学生们人人都能上学了,硬件设施也在一步步完善,那么我们学校赋予新的定位,提高教学质量,往现代化教育上靠。”所以,在2001年学校就购置了50多台电脑,成为浙江省的第一所希望网校。
现在,除了提高教学质量,曹校长最大的心愿就是给学校添一个塑胶跑道,“不要说没有正规的跑道,我们教学楼之间的水泥地就是学生们唯一的活动场地,连开运动会的地方都没有。”曹校长说,现在土地已经有了眉目,下一步要争取找赞助开建。
希望工程15年
癌症患者捐助15年
头发花白的吴志夫,昨晚和妻子双双来到现场,在一群年轻人的身影中,这一对老夫妻显得很特别。他是希望工程贡献奖获得者,也见证了浙江15年希望工程。
1977年,才40多岁的吴志夫被查出患有舌扁桃体癌,晚期。
躺在手术台上,吴志夫拼命搜索往事,自己也没做什么坏事,怎么会得这种恶病。“从那时开始,我就想,要做好事。”之后,自己的癌症五次复发、一次转移。1991年,已退休的他突然在报纸上看到了“希望工程”几个字眼。立即,他向省希望工程办公室写信要求结对。那时,他每月的退休工资是200多元。第一笔,他寄出了800元。1992年,妻子也退休了,两老便前往建德看望结对孩子:“都8岁的孩子了,还光着屁股。父亲没有劳动能力,母亲患精神分裂症,看了真的很可怜。”
这一趟回来,两老的资助一发而不可收拾。到现在,两老已经结对10个孩子,共捐2万余元。“我们从小菜钱中省一点,少添一件新衣,就能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上学了。”吴志夫妻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