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胡胜友
最新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在其子刊《自然物理》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发表了中国科大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潘建伟和他的同事杨涛、张强等完成的研究成果:两粒子复合系统量子态隐形传输的实验实现。这是我国科学家首次在该杂志发表封面文章。
由于未知量子态不能被精确克隆,传输未知量子态似乎只能通过传输物质粒子加以实现,而传输过程中的损耗和干扰导致量子信息的传输极其困难。但量子态隐形传输借助量子纠缠可以巧妙解决这一问题,从而实现未知量子态的精确传输,在远距离量子通信中起着核心作用,也是实用化量子计算的必要组成部分。
1997年由潘建伟及其奥地利同事首次完成的单光子量子态隐形传输是量子信息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其后,各种各样的量子态隐形传输实验得到了实现,但所有的实验都只能传输单个粒子的量子态。
潘建伟领导的中国科大研究小组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973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项目等的支持下,同德国、奥地利等国的同事合作对这一世界性难题进行了近十年研究。
他们首先对飞秒脉冲激光器进行改造,将其输出功率提高了一倍以上,并且通过巧妙的设计解决了倍频晶体容易损伤的问题,这样就可以在实验上同时操纵三对超高亮度的纠缠光子对。
实验结果表明,不仅两个光子的量子态能被精确传输,两光子系统中的各种关联关系也能被精确传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