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07版:每日新闻·城事
3  4  
PDF 版
· 中河高架 不能承受拥堵之痛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6年10月1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设计流量2500辆/小时,目前已达4600辆/小时 ■事故发生率猛增7成,9月份平均每天20起
中河高架 不能承受拥堵之痛
■本报通讯员 郑旭萍 ■本报记者 叶玉跃 ■本版摄影 杨晓轩
  “以前也就是早晚高峰堵一堵,现在好像一天从早堵到晚啊。”不知从几时开始,杭城有车一族开始谈“高架”色变。

  据了解,今年年底,杭城东西向的德胜快速路即将开通,有关部门预计,到时中河上塘高架的车流量将会进一步增加。人们不禁开始担心,已经“气喘吁吁”的中河上塘高架,是否依然能承担沟通南北交通的主干道的重任?

  4个堵车点噎着高架

  “北部车尾巴已经到大关,南部则到了涌金立交,这一车龙几乎贯穿杭州城了……”昨天上午,记者在杭州市交警支队指挥室的电子屏幕上,看到了蔚为壮观的“车龙”——中河上塘高架北向南方向几乎成了“停车场”,车速以“蠕动”来形容都不为过。

  机动大队副大队长蔡奕说:“最堵的时候就是早晚高峰,早高峰是北向南即上德立交至中河立交段,从上午7点15分一直到11点。晚高峰是南向北即涌金立交至中河立交段,从下午4点半到晚上六七点左右结束。”

  蔡奕还分析,高架上最堵的主要是这几个地方:

  德胜立交北向南的南口首当其冲,由于东、西、北向南方向的五股车流在此处汇合成两股车流,此地迅速成为一个瓶颈。

  中河立交北向南的体育场路上方和南向北的凤起路上方,三车道变二车道的匝道口附近,也是车流汹涌。

  而上塘高架北向南大关上口,被交警称为“小广场”的高架路段,四股车流汇成两股,呈一个喇叭口,在早高峰时也是一大拥挤点。

  还有就是上塘高架文晖上匝道口,从体育场路到文晖路的公交车和社会车辆上高架,要在这里拐进北向南高架的左侧车道。大车小车拥挤,公交车简直是一点点蹭到车道,需要交警在这里定点指挥。

  每小时4600辆车挤坏高架

  高架的“堵”究竟有多厉害?作为中河高架的交通管辖单位,杭州市交警支队机动大队手中有着最权威的统计。

  中河高架设计的日平均流量为2500辆/小时,而据监测,现在平时的截面流量已经达到4500~4600辆/小时,超出了84%。国庆期间,高架上进城的日平均车辆为8521辆/小时,出城的为8958辆/小时。超额车流量使一半以上路段,白天始终处于超饱和运行状态。

  蔡奕副大队长说:“受“五纵六路”综合整治、三桥封闭维修等因素的直接影响,今年以来中河—上塘高架道路的流量增幅很大,并呈现出一些新特点:交通高峰和平峰差异不明显,车辆排队时间明显增加且队伍明显增长。”

  据统计,朝晖路口至市六医院段北向南的单向交通流量,2005年每天2500辆/小时以上的时间平均为9个小时,而到了2006年每天2500辆/小时以上的时间平均达到了13个小时,2005年每天交通流量超过3000辆/小时的时间极少,平均不到1小时,而2006年交通流量超过3000辆/小时的时间平均达到6小时。

  中河高架路项目总体负责人裘建说,原本中河高架路的通行能力预测年限是20年,但“城市机动交通在短短几年内突飞猛涨,谁都没有预料到”。

  每天20起事故伤着高架

  大流量,加上一些司机们的不文明驾驶习惯,同时又造成了高架追尾、碰擦等事故数量直线上升。而在封闭的高架上频频出现事故,无疑是堵上加堵。

  据统计,今年1月至8月与去年同期相比,事故发生率增幅达77.62%。今年8月份发生394起事故,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112.3%。而9月份的事故更是飙升到605起,平均每天20起。

  蔡奕分析说:“现在司机还没有形成有序排队、主动让车的良好意识。随意变更车道、穿插排队车辆的现象很突出。我们的电子监控系统每天平均可以抓拍到100多辆非法变道的车子。”

  驾驶员烦躁焦虑的心态也是事故的一大诱因。堵车时几乎全程都是点一脚油门、踩一脚刹车地行驶,司机难免会烦躁不安。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