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林丹
本报讯 国庆前夕,本报网络文明“焦点PK台”推出首期话题:“检讨书,能否阻止大学生沉迷网络游戏?”
话题推出后,不少网友写下了长篇评论,认为这种方式,并不能真正救沉迷网络游戏的大学生于水火。
检讨书只是表面功夫
一位匿名网友表示“检讨书只是表面功课而已,一个真正沉迷网络游戏的人是不在乎写检讨书的”。
也有网友表示,“根本不是什么网游的问题,而是出在眼下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问题,说明心志不坚,不能合理分配自己的精力,不懂得控制自己的欲望,哪怕没有网游,恐怕大学生也会陷入其他稀奇古怪的沉迷之中,这是大学生自制力不强造成的,如果学校把学生的精力合理调控,哪个还会吃饱了撑的玩游戏?”
网游只因生活缺位
而网友“悠云”更以过来人的身份表示,“去掉一部分为玩游戏而玩游戏的人,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迷惘、失落等原因,在现实里又找不到合理的解决办法,才渐渐沉沦的。”
“悠云”表示,网络作为一种工具,可以轻易让你与人的交流变得更轻松,而网络游戏更是其中一种载体,“我也不想辩驳什么,学生本身确实负有很大的责任,自己难辞其咎。但是,这其中,家长、老师的缺位呢?……我们需要的,是实际的可以解决问题的办法……”
“悠云”的观点,与北京高文斌博士的观点,不约而同。高文斌博士认为:“父亲功能”的缺失、伊朗游戏缺失与同伴的缺失,三大缺失,使网络成为替代品。
高博士说,我国目前青少年多为网络使用障碍者,而非网络成瘾者。对他们进行矫治,家庭、学校和青少年自己都要承担相应的责任,这样有利于状况的全面改善。尤其是青少年自身具有一定的行为调控能力,在专业人员的辅导下,这股自身的强大力量会帮助他们自己走出网络迷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