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德国回来后,最不适应的就是开车。德国的街道大小与杭州没什么区别,但绝对不会出现人车抢道的情况。
德国是个汽车大国,8000万人口却拥有5000多万辆汽车,街道上却极少见到交警,信号灯是主要的行车指导。到了下班高峰,行人和车辆都规规距距,秩序井然。即使车道和行人道都是绿灯,车子主人一般都会打个手势,让行人先过斑马线。
我刚到德国时,曾驾车带着几位德国同学去玩,车开得和国内一样快,那几们朋友就用德语告诫我,大意是:“你们中国开车都这样子的吗?要知道车能够修复,但人不能!”
车能够修复,但人不能——这句话,让我感慨万分。当时我就想到还在杭州上大学时,有一次从武林广场穿马路到延安路,当我走到斑马线中央时,行人指示灯明明还有30秒绿着,但这时突然之间窜出两辆车来,忽地从我身边穿过了。那一刻只要我有半步犹豫,后果不堪设想。
除了这些区别,德国的交通还有很多彬彬有礼的小细节。例如,我们经常在国内看到很多特种车,如救护车、警车等老远就在后面发出警报声,但前面的车往往无动于衷,只有当警车开过来强制其让道时,驾驶员才会让道。但在德国,当后面的特种车发出警报时,驾驶员会自动向左或向右,为后面的车让道,从而在道路的中间开辟出一条快捷通道出来,大家都很自觉,非常规范。
有人说,德国人的交通那么规矩是因为有高度发达的“智能网”,但中国交通信息化与国外相差无几。一样的交通,一样的智能化,为什么差别还是这么大?归根结底,还是“意识氛围”。
在德国,“车德”已是民族意识的一部分,形成了整体氛围。“车德”意味着是尊敬生命,尊重他人。我认为,中国要改变这种状况,最根本的还是提高国民的意识,让生命意识强烈起来,方为上策。
“车可修复,人没法修复!”让我们都记住这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