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02版:每日新闻·时评
3  4  
PDF 版
· 呼唤“穷人银行家”
· 鲁迅 出生在哪里?
· 【写在前面】
· 惹不起的被告
· 人物说法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06年10月2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呼唤“穷人银行家”
  在尤努斯这面镜子面前

  ■ 赵鹏

  孟加拉国穆罕默德·尤努斯博士因为创办农村银行,向贫穷农妇贷款27美元,而被称为“穷人银行家”,又因他所倡导的小额信贷业务在全球帮助数百万人口脱贫,而被授予了2006年度的诺贝尔和平奖。

  尤努斯因为帮助穷人而获奖,表明了当今世界对消除贫困和不公的关注,对关爱穷人、帮助穷人行为的褒扬。尤努斯博士的可贵之处,在于他身为银行家,不是嫌弃穷人,而是关爱和信任穷人,帮助他们获得创业的机会。

  “27美元”对于银行家们来说微不足道,却是许多贫穷家庭的现实需要。我国是尤努斯博士祖国的近邻,两国同属于发展中国家,我们尚有数以千万计的贫困人口,“穷人银行家”尤努斯博士的所作所为是我们的一面镜子。

  与尤努斯博士的行为相比照,我们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令人不安。在我们的“银行家”、企业家乃至领导干部、经济学家中,日益弥漫的是一股嫌贫爱富的风气,乐为富人锦上添花、不为穷人雪中送炭。

  一些银行不仅不肯为贫困人口贷款,甚至规定“少于2000元的存款不办理”。有的银行甚至收水电费拒收现金,硬性要求储户办理银行卡。而他们对一些所谓“大客户”则笑脸相迎,百般照顾。一些公共服务行业乃至公立医院,挤占公共空间设立种种“贵宾室”。一些领导干部热衷“傍大款”,不愿下基层,热衷为企业家跑贷款、拉生意,不愿为老百姓排忧解难,热衷于上大项目,搞大工程,不肯在“27美元贷款”式的扶贫上下功夫。一些经济学家热衷于当“独董”,为企业搞策划,不肯在百姓生计上想办法、出主意。凡此种种,正在形成一种危险的价值取向,正在我们这个社会制造一种不和谐氛围,正引起人民群众日益强烈的不满。

  诺贝尔和平奖委员会在谈到尤努斯博士获奖的理由时这样说:持久的和平只有在大量的人口找到摆脱贫困的方法时才会成为可能。我们今天致力于建设和谐社会,而持久的和谐,也只有在大量的人口找到摆脱贫困的方法时才会成为可能。

  贫穷不等于没有信用

  ■ 李克杰

  在人们的传统思维中,穷人是没有信用的。因此,作为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商业银行,也很少将目光聚焦在那些贫穷而急需贷款救助的贫困者身上,它们愿意将亿元贷款贷给那些大企业和企业家,而不愿意将数百元贷给那些穷人,尽管这区区数百元贷款就可能让他摆脱贫困。尤努斯和他的“穷人银行”向世人尤其是全世界的银行证明,穷人未必没有信用,穷人并非天生无能,问题是他们缺少改变命运的资金支持。由此,我们不禁想到国内银行日益严重的“嫌贫爱富”倾向,原来它们不仅社会责任感出现了问题,而且基本观念也是错误的。

  中国需要“尤努斯”

  ■ 魏红欣

  当越来越多的银行把富人当作天经地义的优质客户,不仅不肯为贫困人口贷款,甚至规定“少于2000元的存款不办理”时,尤努斯却从被一般银行拒之门外的穷人那里收获了丰厚价值。与此同时,格莱珉模式还对正规金融程序发起挑战。尤努斯曾指出,“做好小额信贷,不能与正规金融程序一样,就像不能穿皮鞋到稻田去一样”。

  贫富差距悬殊、城乡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13亿人口中有9亿农民,以及中西部偏远地区依然贫困的现状,决定了我国更需要专门服务于穷人、为穷人贷款的“尤努斯和格莱珉”式的银行家和银行。只有穷人富裕了,农村发展了,我国缩小贫富差距,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才能成为现实。

  慈善也有经济回报

  ■ 黎贡

  并非乡村就没有小额信贷的发展空间,也并非穷人就没有贷款的信誉和还款的可能。我们看到,尤努斯的银行每年为几百万人发放数亿美元的小额贷款,但并没有采取资助或施舍的方式,即使对乞丐也不例外。商业化规律让这位带着慈善心态的乡村银行家获得了道德和物质的两重回报,也让乡村金融事业有了长久发展的真正动力,而中国也恰恰需要尤努斯这样的穷人银行家。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