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市长公开电话吗?凤起路3号居民楼大院有一违法建筑,请你们去管一管。”1999年6月15日早晨7点55分,一位葛姓市民打来了电话。这是杭州市民打来的第一个12345电话。
值班人员马上责成下城区拆违办前去处理。从一开始,12345的快速反应,使得12345渐渐在杭州市民心中确定下了举足轻重的位置。
从1999年6月15日12345市长公开电话开通至2006年10月,12345受理中心共受理群众来电、电子邮件和短信110万余件,按时反馈率和办结率均在98%以上,满意率在96%以上。收到百姓送来的锦旗200多面,感谢信、表扬电话和电子邮件4000多件。
12345受理中心的空间不大,这里的工作人员也不多,一班不过5个公务员;工作看起来也不复杂,主要是接电话、传递信息。但这里的电话却算得上是杭州最忙的电话;这里的公务员,也称得上杭州每天说话最多的公务员。
12345受理处一共有41名工作人员,其中35位来自35个市级机关,每一年换一次。工作人员一天分4个班轮流值班,一个班5个人,分守5部电话,值班时间6小时,确保24小时电话不断。
12345成立7年多来硕果累累:1999年、2000年连续两年被市民评为杭州市“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双十件大事”之一;2001年荣获“市级劳动模范集体”称号;2004年入选“见证杭州——杭州20年20件最有影响力新闻事件”;2004年8月31日,又被中宣部、中组部、文明办、人事部授予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并受到了中央领导的接见;2005年3月,被杭州市委、市政府授予“杭州市精神文明建设突出贡献奖”;2006年6月被浙江省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
这些令人骄傲的荣誉和沉甸甸的数据背后是怎样一个群体?老百姓对他们的信任又来自怎样的工作态度?
带着问号,本报记者这几天走进12345,感受他们的工作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