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丽 本报通讯员 廖玉梅
本报讯 昨天,一家名为“绿岛心理咨询工作室”的社区服务机构,在杭州凯旋街道景芳社区开业了。它的主人,名叫潘茶生。一位身患疾病导致失明,却在众人的帮助下,凭借坚强的毅力重新树立人生目标的新杭州人。
为梦想,来杭打拼
潘茶生出生于江西万安一个贫瘠的农村,父母早逝,家境贫寒的他是借款读的大学。上大学那会,他认识了当时的同学,也是现在的妻子小邓。8年前,从江西南昌大学毕业后,潘茶生放弃了分配的工作,毅然来杭州打拼。赤手空拳,潘茶生最终在省工业设计研究所找到了专业对口的岗位,负责给排水设计工作。不久之后,他和小邓结婚了,妻子也来到杭州。
“其实,在和我结婚前,她就知道我患有‘视网膜色素变性’的疾病,她也知道我在35岁前就有可能失明。嫁给我,需要勇气。”就在女儿出生不久,夫妻俩刚刚在杭州买好房子,组建了幸福小家庭的时候,灾难降临了。
失明,小家庭陷入困境
“痛苦。”潘茶生用这两个字形容过去一整年的感受。“视力一直在衰退,去年上半年,彻底失明了。”这种眼疾,目前世界上无法治愈。以前擅长的工作无法继续,漫长人生路、苦闷、彷徨、绝望纷纷袭向潘茶生。
“所有的家庭重担都落在了妻子身上,我却只能干坐着,心有余而力不足,这种焦急、苦痛只能憋在心里。”虽然妻子不离不弃地默默守在身边,可潘茶生的心里却更多了份愧疚。
众人相助,新的人生重新起航
就在这时,好邻居们、杭州凯旋街道、残联和社区纷纷伸出了温暖而有力的双手。一年多时间风雨无阻,素不相识的邻居倪跃珍承担起了接送女儿的重担;在街道残联的帮助下,潘茶生从有限的职业中选择了心理咨询和治疗,并学起了盲人按摩。
平时上课靠听,为了多‘看’书,潘茶生把二十多本书都一一扫描进电脑,再通过软件把文字信息转化成语音,就这样一本一本“啃”下来。
到考试了,因为失明无法像正常人般答卷,于是有关部门在考试现场为他开辟了特殊试场,一位老师报题目,潘茶生口述,另一位记录。就这样,潘茶生取得了国家注册心理咨询师资格。
“我们是不是可以尝试把盲人按摩和心理咨询结合起来。”当潘茶生说出了这个酝酿已久的想法时,得到了街道残联的支持。街道机关党支部联合发出捐款倡议,筹集了近万元的创业启动资金,同时腾出房子,免费提供给潘茶生经营,甚至连沙发、按摩床等也都一一安排到位。
潘茶生告诉记者,通过前期的工作,现在小店里已经有一些固定客源。86433196,这是潘茶生的心理咨询热线,他说愿意分担大家的喜怒哀乐。
“我是不幸的,命运背弃了我;我又是幸运的,杭州的‘家乡人’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路,在潘茶生的脚下正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