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经过长时间的准备,位于杭州市中心西湖文化广场的浙江博物馆武林馆区终于揭开了其神秘的一角。昨天,浙江博物馆接到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民间工艺精品捐赠——10位工艺美术大师和家属向浙博捐赠了194件工艺美术精品。这些,将和由政府出资征集的34件(组)工艺精品一道,成为浙博武林馆区文化遗产板块“永远的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
昨天,由浙江省博物馆举办的“现代工艺美术创作与博物馆建设座谈会暨工艺精品捐赠仪式”在杭州玉泉饭店举行。浙江省博物馆接受了10位工艺美术大师及其家属捐赠的194件(组)工艺美术精品,并向他们颁发了收藏证书。同时,政府出资80多万,为浙博征集了青田石雕、黄杨木雕、东阳木雕、瓯塑、竹编、发绣、剪纸、细纹刻纸等多个门类的工艺精品34件(组)。
在这所有228件(组)工艺精品中,有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高公博的黄杨坯雕《千里雄风》和赵锡祥的《万缕丝全雕垫绣床盖》,省级工艺美术大师郭琳山、郑胜宁、王笃芳、吴尧辉的黄杨木雕,顾启望的黄岩翻簧和陈显林的龙泉青瓷等。尤为难得的是,上述捐赠中还包括乐清细纹刻纸高手、已故著名剪纸艺术家张侯光和乐清黄杨木雕厂的创始人之一、著名黄杨木雕艺术家郑祥魁二人的遗作——两家家属分别捐赠了张侯光不同创作阶段的剪纸代表作183件和郑祥魁上世纪90年代创作的黄杨坯雕作品《三英战吕布》。
据了解,政府斥资22亿元建设的杭州市文化航母——西湖文化广场中将有2万平方米是作为浙博武林馆区的。在将于明年底亮相的武林馆区中,一向以书画收藏闻名的浙博,将开设一个暂定名为“永远的记忆”的陈列板块,“主要是展示浙江丰富的文化遗产”,浙博常务副馆长陈浩说。该板块主要分三个部分:由30张古琴组成的“浙派古琴”(包括5张唐代古琴),以“十里红妆”为代表的“民俗风情”和由上述228件(组)精品构成的民间工艺。
本报记者 蒋梦桦 摄影 童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