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008版:20年前报头条
3  4  
PDF 版
· 归来·香港!香港!
· 年度热词
· 1997年的“下岗”一词让人心为之一紧
· 浙江大事件
· 1997年的绍兴轻纺城老板渴望知识
· 1997年的杭州人流行旅游过年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10月2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归来·香港!香港!
  在1997年的钱江晚报上,家事、国事、天下事,这一年全部集中为一个焦点:香港回归。这不止是收回一个经济之港,更重要的在于重拾百年前丢失的一份尊严。对于正在努力自强、摆脱贫困的中国而言,这无疑是一场民族的盛宴,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

  在这样一种情感之下,很多不可能的事情变成可能。比如杭州丝绸城的小贩一听是香港客人,居然会主动打折;比如作为地方媒体的钱江晚报,居然“不惜血本”,派小分队提前进驻香港采访,从回归前36天开始发回“香港札记”。从太平山到西贡码头,从曾宪梓到地铁乘客,电视剧中熟悉的一切地名、人名真实地展现在浙江人眼前,使他们不禁感叹“香港如此之近”。

  回归之年带动回归经济,这一年的香港游挂在浙江人嘴边,舟山开出的鸦片纪念馆人潮不断,《鸦片战争》赚得盆满钵满,而政治类读物热销杭城书店,人们以巨大的热情关注着香港回归和中国改革的前景。

  让人自豪的不仅是香港,近在身边的一切同样让人们热血沸腾。本世纪初,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构想,从金华、武义、缙云、丽水、青田到温州,建筑一条富国强民的钢铁大道。这一年的8月8日,梦想成真,金温铁路开通。与此同时,钱江三桥建成通车,亚洲最大的抽水蓄能水电站天荒坪水电站及萧山国际机场在建。杭州世贸中心、中河立交桥这些标志性的建筑物拔地而起,包括钱江晚报所在浙报集团的标志物——浙江新闻大楼正式落成。

  杭州的老百姓还发现,这个城市的最后一张煤饼票取消了,市区煤敞开供应。宁波唯一的洋字号“天地洋货商场”改弦易张,因为洋货店里的商品已“四处横行”;罐头食品滞销,因为鲜果已一年四季不断;这一切都显示着中国真的已经告别那个物质短缺的年代。这一年,浙江人均GDP达到1200美元。中国与世界发达地区的物质差异将渐渐被抹平。人们感叹,中国真的不一样了。

  这一年最大的遗憾是,一手促成这一切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没能等到这一天。2月19日,邓小平逝世,举国哀悼。从那后的第二天至3月15日,钱江晚报以全黑的报头出现。杭州丝绸业的老牌名号都锦生赶织了邓小平的丝像,以示纪念。不过这位老人的遗憾逝世不仅没有动摇香港按时回归,反而令回归增添一丝庄严和肃穆,人们视他的遗愿为己任。回归之后,杭州街头里巷传说老人的一部分骨灰在7月1日那天被带到香港,洒在那片他一直想踏足的土地上。也许这是人们一个美好的心愿吧。

  同在七月,有一件事被回归之光芒掩盖,当年是恢复高考20周年。高考开考那天,钱报记者与家长在杭高门口发生了一场对话,家长感叹现在的社会竞争太激烈。此后钱江晚报上出现两条新闻:一是武义县十名大中专毕业生报考清洁工;一是当年就业的一个顺口溜是“研究生俏,本科生平,专科生滞”,一直被誉为“天之娇子”的大学毕业生首次出现滞销。而这仅仅是开始,此后至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日益突出。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