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7月25日A1版
本报记者 裴建林 陆芳
本报讯 台风“海棠”过后,大暑将带来更酷热的高温天气。今年的夏天特别热,浙江的用电形势很紧张。这几天,本报记者在夜间到广场、公园、超市、酒吧、录像厅、工地等地方,探究这个城市的草根们是如何度过这个夏天的,他们对自己的夏夜生存抱什么样的心态。
汽车修理工、工地搬运工、饭店服务员、城市低收入者……尽管身份不同,但由于收入低微甚至无收入,他们被称为城市“草根”,在夏天,高档酒吧、舞厅、咖啡馆、影院、剧院对他们而言,可望而不可及,他们只能寻找那些消费低廉的公共娱乐场所,度过辛苦劳作后难得的娱乐时间。
要打造平安浙江,要建设和谐有序发展的社会,在赤日炎炎的七八月,关注在我们城市创造着财富,同时也在这里生活着的草根的兄弟姐妹们……
低收入的“小草”们为我们城市创造的财富可谓多矣,可他们在赤日炎炎下的消夏娱乐实在太少。这种草根需求需要细致发现的眼睛,一个城市的人文关怀由钱江晚报诸如此类的报道中点点滴滴地渗透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