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B0002版:封面人物
3  4  
PDF 版
· 顾雏军资本狂人轰然垮台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06年10月2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顾雏军资本狂人轰然垮台
■本版撰稿:林晓
  落马富豪

  2001年,顾雏军以格林柯尔公司CEO的身份,首次登上了当时还是由胡润操刀评出的《福布斯》中国富豪榜。5年后的今天,当2006胡润百富榜出台之时,顾雏军已在佛山市南海看守所待了1年。因涉嫌虚假出资、虚假财务报表、挪用资产和职务侵占四项罪名,顾雏军将在这个秋天正式走上法庭。

  曾经,生性倔强的顾雏军抛下这样一句狠话,“成者为王,败者为寇,不成功就蹲监狱”。如今一语成谶。他发家和陨落的故事也成为中国国企改革一个意味深长的注脚。

  火爆狂人     性格决定命运

  顾雏军是一个从来只跟着自己感觉走的人,别人反对也不行。身边的人在他出事之后,将原因归结为“他很聪明,但性格太差”。

  顾雏军1959年出生于江苏泰县,小时候在农村劳动,后考入江苏工学院。在学校,顾雏军学习刻苦。晚上,别的同学都已经离开了教室,他一个人还在潜心苦读,因此他的成绩十分优异,他的抱负是拿诺贝尔奖。这时的他已常常流露出高人一等的姿态,以致给师生们留下了自命不凡的印象。

  大学毕业时,顾雏军本有留校的机会,但由于他与班长言语不和,动手扇了班长两个耳光,也扇掉了自己留校的机会。不过,他后来顺利地考取了天津大学的研究生,这更助长了他的自负。他甚至不把他的导师放在眼里,认为他的实力已远远超过了自己的导师。

  后来自己开了公司,顾雏军依旧我行我素、目中无人。用一名员工的话来说,他说的话就是真理,谁若提出相背离的观点和看法,他就会大吼大叫,直到骂得别人抬不起头。

  上世纪90年代初,当自己的“小康”空调因质量不过关被惠州市技术监督局勒令停产时,他反而将技术监督局告上法院。此事及后来的判决还被收入了《人民法院案例选》。

  入主科龙后,顾雏军的这一性格让很多高管吃不消。一次,在顾雏军自卖自夸,推广格林柯尔制冷剂的时候,科龙下面一个冰箱厂的老总表示完全采用风险太大,顾当即拍了桌子。见他火气太大,在场的人都不敢吱声。

  顾雏军行事一直风风火火、不顾后果。刚进科龙,他就提出了“四反”——反自由主义、反山头主义、反渎职、反灰色收入。他还提出取消奖金、取消小车、取消食堂,让很多科龙员工利益受损。有人提醒他不要太急躁,待稳定一下阵势再推行这些也不迟。可顾雏军却对此置若罔闻,结果许多骨干受不了,纷纷抬脚走人,离开了科龙。

  去年5月,证监会的调查人员找顾雏军谈话,他却让对方下不了台,甚至扬言要起诉中国证监会主席,说证监会的调查严重影响了他4家上市公司的运营。

  去年7月被迫在北京寻找科龙下家的时候,他依然没有自我反思。他对周围的人说:“我买的都是坏公司,谁也不要的,我弄好了之后谁都想抢着要。”直到被捕前10天,顾雏军仍在北京对媒体夸口吹牛:“我没有什么要反省的地方,我没有错,科龙公司没有错。”

  后来进了看守所,他的脾气也一点都没有改观,他根本不承认自己有错。当问及他挪用科龙电器资金时,他更是火冒三丈:“我不是穷人,若把我的钱存入银行,每个月有300万美元的利息,我为什么要挪用资金?”他一直认为自己是暂时向科龙公司借钱,而不是挪用,把钱还了,他就可以自由自在地去美国。

  资本运作     大玩家与小木匠

  就是这样一个性格倔强、脾气火爆又与社会摩擦不断的人为什么能发家成为名震一时的资本大亨呢?顾雏军的性格中另一些因素决定了他的成功不是偶然。

  他在一本书中回忆自己早年在农村劳动的生活时说:“那时你必须付出100%的努力,必须做比别人更多的努力,不然的话,你冒不了头。”正是这种勤奋,让顾雏军能够从农村考入大学,并考上研究生。

  上世纪80年代末,顾雏军在天津大学留校,他醉心技术攻坚,一心搞自己的制冷剂。以至日后即使成为科龙的大老板时,实验室的技术人员也随时可以找他沟通技术问题。

  也就在上世纪80年代末,知识分子经商大热,顾雏军也和7个朋友凑钱利用自己的技术搞了“小康”空调。随后三年,由于物资紧缺,“小康”空调也火了一把,当年的同事估计顾雏军至少赚了1个亿,这成为顾雏军的第一桶金。

  但在与惠州技术监督局的官司之后,顾雏军就消失在公众的视线之外。

  上世纪90年代中期,顾雏军摇身一变,头顶“500美元打拼海外”、“顾氏热力循环理论”的光环重返国内家电舞台。与此同时,他在英属维尔京群岛注册十余家以格林柯尔打头的公司。1995年,顾雏军在天津开发区以5000万美元设立了格林柯尔制冷剂(中国)有限公司,个人出资4250万美元,这笔巨款的来历十分神秘,人们至今也没有琢磨透它的内幕。2000年他成功地将格林柯尔在香港创业板上市,并筹得资金5亿多港元,这为他今后频频出击国内家电市场作好了铺垫。

  2001年10月,顾雏军打败众多国际企业后来居上收购了科龙电器这家家电巨头。2003年5月,顾雏军又收购美菱电器20.03%的股权,与此同时,连续收购吉诺尔、上菱电器、阿里斯顿、中山威力等非上市企业,而这主要是为了整合自己的产业。

  但是他并没有就此止步,转而开始跨行业收购。2003年开始,为业界熟晓的顾氏收购不断爆出。2003年12月,顾斥资4.18亿元收购亚星客车60.67%的股权;2004年4月,以1.1亿元收购位于湖北的襄阳轴承29.84%的股份。

  也正因此,顾雏军有了资本玩家的称号,而他自称却是资本运作的小木匠。

  至此,顾雏军拥有四家A股公司———科龙电器、美菱电器、亚星客车和襄阳轴承,一家香港创业板公司——格林柯尔科技。五年内,顾雏军的格林柯尔系横跨制冷剂、冰箱、空调、汽车四大产业。

  随着手中盘子的扩大,顾雏军的自信心也越发膨胀。因此,在他出事前后,他反复问周围的人:“我把企业做得这么大,我到底错在哪里?”

  顾郎之争     将他推向风口浪尖

  2004年8月,郎咸平发表一篇题为《格林柯尔:在“国退民进”的盛宴中狂欢》的演讲,用“安营扎寨”、“乘虚而入”、“反客为主”、“投桃报李”、“洗个大澡”、“相貌逼人”、“借鸡生蛋”来概括顾雏军收购科龙的套路和要害。还一针见血地披露,顾雏军以不到3个亿的资本撬动了138亿元的国有资产。郎咸平认为他是在“国退民进”中侵吞和席卷国有资产。郎咸平的演讲,使自2001年格林柯尔香港上市公司造假风波以来开始累积的公众对顾雏军的信任危机总爆发。

  受到郎咸平的质疑之后,顾雏军火爆好强的脾气更将自己推向了风口浪尖。他很失风度地大骂郎咸平“狗屁不懂”,到香港把郎咸平告上法庭,并在北京召集专家学者反击郎咸平。结果不仅害了自己,也把那些力挺他的“主流经济学家”弄得名声扫地,狼狈不堪。

  其实,顾雏军在资本市场是个翻云覆雨的人物,他善于把握机会。见当地政府急于“抛售”科龙,顾便乘虚而入,利用广东格林柯尔,以3.48亿元的协议金额成功收购科龙。不过,真实兑现的资金只有1.5亿元,与协议金额相差近2亿元。

  以广东格林柯尔当时的实力,根本不具备收购科龙电器的条件,它的名义注册资本为12亿元,但真正能动用的仅有3亿元,其他的9个亿属于专利无形资产出资。

  顾雏军在说服当地政府时很有一套,不管是收购亚星客车、襄阳轴承,还是美菱电器,他均许诺在当地进行动辄几亿元甚至几十亿元的投资,以及解决多少多少人就业,这样一来就把当地政府的胃口吊得老高。所以,每收购一次,他都能在土地、政策等方面得到很大支持。然后,用政府送的土地抵押给银行,用于后面的再收购。

  分析人士指出,顾雏军最大的败笔在于收购亚星。汽车产业对资金尤其是现金流的需求更加高,顾雏军往这个项目投入资金绝对是掉进无底洞。而顾的资金本来就不足,全靠银行贷款维持,一旦银行停止贷款,顾的企业立马就会死。后来事实也验证了这一点,迫于各种压力,银行对顾雏军失去信心。至此,顾终于走投无路。

  2005年7月11日,律师严义明提议召开科龙电器临时股东大会,罢免董事长顾雏军,“倒顾运动”掀开序幕。7月底,顾被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9月2日被正式逮捕,与其一同被捕的还有严友松、张宏等原科龙高管共7人。10月底,证监会对顾雏军和科龙电器发布调查报告,指明顾雏军等人以及格林柯尔系有关公司涉及侵占、挪用科龙电器财产累计发生额34.85亿元,涉嫌8类犯罪行为。

  2006年10月,顾雏军的辩护律师李贵方称,顾雏军案最近又追加科龙电器原监事会主席曾俊洪为被告,同时该案追加被挪用资金2.28亿元。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此消息没有正面证实,但亦未否认。

  其实,顾雏军的落马有其必然性,他本就不是一个真正做企业的人,只是梦想通过玩弄资本,乘国企改革之机,一口吃成个大胖子。他利用政府给予的土地“借鸡生蛋”,玩四两拨千斤的游戏;或使出“乾坤大挪移”,迅速转移国有资产;或利用上市公司监管的不到位,用股民的资金去延续自己的豪赌。玩火者,必自焚。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