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10月24日《钱江晚报》的中缝上,是与往常一样的“今明电影”预告。而与往日不同的是,这天杭城的10个电影院的44个场次中,有8个加场,而且,所有的电影院只放映一部影片——《妈妈再爱我一次》。
10月24日,是这部影片在杭公映的第4天。当年一位声称5年不进影院的男生,把这部电影连看了三次;已经多年没组织看电影的单位,纷纷主动向电影院订票;在杭州的公园里,市民们随身携带的手提录音机所放的音乐,已经火速换成了“世上只有妈妈好”……
一部电影引发“万人空巷”,现在看来,这多少有点空前绝后。当时,电影院的上座率已经滑落到40%了,再过几年,电影院就差点被送进了“博物馆”。记忆里,1994年的“泊来品”(外国大片)引进将影院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可是这种新鲜感却并不能维持多久,正如你天天吃满汉全席,不出三天肯定得吐,一味的手枪炮弹、肌肉男加丰臀女的所谓大片,看得我们倒了胃口。
1998年,终于有一部《泰坦尼克号》以撞破冰山的威力,让电影院“回春”了一次,而再4年以后,终于轮到国产电影出点风头了,《英雄》以及它的后来者们,一年一次地给影市“煽风点火”。
是谁,杀死了我们的电影院?电视、酒吧、卡拉OK,还是我们的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可我知道,以前看上一场电影,只要2元钱,现在,是50元。50元可以去干什么,可以吃3顿肯德基,可以买4本小说,可以打5次出租车……哪个花50元的方式,不比进影院看一场《无极》来得更有意义?
当年10月30日的晚报,给出了《妈妈再爱我一次》的成绩:此片在杭上映500场左右,观众50万人次,意味着当时两个杭州市民中就有一人看过这影片。这样的“集体狂欢”,好像从此后再也没有出现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