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D0006版:旧影重温
3  4  
PDF 版
· “打假”的呼声 回荡在耳边
· 多少钱能把轿车开回家
· “骆驼祥子”说声对不起
· 助人才能快乐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06年10月2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打假”的呼声 回荡在耳边
◎本报记者 王玲瑛
  义乌小商品城打假足迹遍及全国

  本报讯 昨日,记者采访时发现,在惜土如金的中国小商品城内,有一间特别宽敞的“打假”陈列室,展示着几年来打假的累累战果。从那一件件被查封的假冒伪劣商品,到企业赠送的一面面“打假精英”、“消费者卫士”的锦旗,市场管理者的打假足迹遍及20多个省市,可谓不遗余力。全国人大执法检查团在考察义乌小商品城的“打假”工作时,对该市采取与企业联手打假和引进名优产品等举措,予以高度评价。

  【载于钱江晚报1994年10月24日头版】

  ◎本报记者 王玲瑛

  1994年,人们买圆珠笔的时候,习惯先划两笔。因为那时的圆珠笔经常写不出字;1994年,英雄牌金笔特别走俏,市场卖的十支里有五支是假冒;1994年,羊毛衫很畅销,市场上卖的常常掺着别的材料……于是,1994年10月24日,有了这一张打假的照片,工商局在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巡查商品质量,严厉打假。

  初初富起来的时候,欲望对人们的冲击是那样多。宝马在北京设立了第一个代表处,“开奔驰、坐宝马”的财富梦想由此起步;隔壁的张三,腰间绑着厚厚的现金,唾沫横飞说着他神气的财富故事;刚进入国内的大型超市,令人充满购买欲望……自个的钱,却比不过欲望的膨胀。为走捷径,当时很多作坊式生产加工厂选择了“造假”。假衣服、假鞋子、假笔、假酒、假首饰……无孔不入地“假”下来,更多的人被“假”怕了。因个人经验而来的社会认知和判断,使对市场不信任的因素迅速放大,并且不断恶化。习惯性地揣测,越来越难建立的商品信任,促使政府不得不拿出铁腕手段“打假”。

  今天,“打假”的手段更多了。商人自己招“卧底”打假,有关部门聘“线人”打假,政府出重金悬赏“打假”……据说,义乌小商品市场发展至今日,举报制假行为的“线人”队伍已壮大到千人。所以我们现在很少穿到一上脚就脱胶的鞋子;很少见到一落笔就写不出字的圆珠笔;很少喝到挂着名牌的假酒。不造假,从考验道德的层面,变成一种规范和准则。而义乌中国小商品城也迎来一片繁荣。

  1994年10月24日,钱江晚报第3版社会新闻还有一张温暖的照片。从宁波来的一辆面包车,与卡车迎面相撞。面包车司机身负重伤。路旁是来来往往的人,他们一拥而上,合力抬起伤员送往医院疗伤。

  而到2006年的今天,似乎很多次,电视里播这样的新闻。杭州某座桥上,某幢房子的顶楼,有一个绝望的人,打算放弃生的欲望。底下人头攒动,不是同情,不是劝阻,人们等着看那惊心动魄的一跳,当大片一样欣赏。

  是不是现在普通人之间不经意的善,我们做得太少,或是发现得太少。所以我们经常被遥远的善良感动,被1994年的一幅老照片感动,被洪战辉感动,被徐本禹感动……是不是我们现在心眼太多,所以看到身边的人,台面下仿佛涌动着各种复杂的关系和涌动的欲望。

  市场嵌入在社会之内,打假的时候,我们找回市场,也找回了诚信;只是在人心日益复杂的今天,我们还需要期待更多单纯的善良和温暖。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