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02版:每日新闻·时评
3  4  
PDF 版
· 这个杭州人真不光彩
· 媒体观点
· 大学、大师与大门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10月2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媒体观点
  和谐不是彼此“无差别”

  《解放日报》:有人认为构建和谐社会,减少不和谐因素,就是要消除差别、没有矛盾?目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是,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人类社会总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进步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这就从政治高度正视和明确了和谐不是无差别、无矛盾。任何社会,包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不可能是无差别社会,更不可能是没有任何矛盾和问题的社会。

  “顺耳忠言”更利于行

  《人民日报》:“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是一句人们耳熟能详的谚语,其中的道理也为绝大多数人所接受。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还是更喜欢喝不苦之药,更喜欢听顺耳之言。在一般情况下,如果把劝诫、批评别人的话说得更温和、更顺耳一些,效果或许会更好。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我们不排斥逆耳的忠言,更提倡顺耳的忠言。当然,主张忠言也要顺耳,并不是搞“好人主义”、“和稀泥”,或者回避矛盾、文过饰非,而是倡导用和谐的理念和方式处理问题,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促进各项事业的发展。

  强迫之土开不出真善之花

  《人民日报·华东新闻》:武汉某校为救助一名患重病学生,把捐款学生名单依款项多少制成“爱心榜”公布,捐款成为评“三好”等的参考条件。捐款的多寡与道德水准的高低没有必然联系。人道救援不仅需要责任意识,也需救助能力。“爱心榜”值得担忧的是,旨在宣扬鼓励行善的举动,在实践中却有异化成一种隐性强制措施的可能。捐多捐少一目了然,捐得少的人是否面上无光?没有捐的人是否要担心失去参评“三好”的资格?在被逼迫着去行善的前提下,善款总额也许会增多,但真诚的友善之爱,还剩下多少可以自由生长的空间?迅速滋生的,又是什么样的慈善心态与观念?

  洪林平 整理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