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从今年5月份开始,大大小小的啤酒节便如雨后春笋般在杭城冒出来:德国巴伐利亚啤酒狂欢节、杭州休闲啤酒节、2006中国(杭州)国际啤酒节、西湖啤酒节……啤酒节如此频繁举办,市民看得眼花缭乱,也让不少人疑惑:杭州真的需要那么多啤酒节吗?
半年4场啤酒节
据记者统计,从今年5月份到目前为止,杭州已举行了4次上规模的啤酒节。首先亮相的是休博园内的“德国巴伐利亚啤酒狂欢节”,时间从5月1日到10月22日。这个啤酒节占地面积近万平方米,有众多来自德国的啤酒品牌进场助威,外加德国美食以及每天不间断的精彩表演,一时间吸引了不少游客。
6月30日,作为休博会项目之一的杭州休闲啤酒节在黄龙体育中心开始吆喝。包括20余个国内外品牌啤酒参与其中。
转眼到了9月份,9月13日至15日,作为西博会美食节活动之一的“2006中国(杭州)国际啤酒节”在吴山广场举行。由于每天开放时间长(上午10点至晚上10点),且下午4点前免门票(门票每张5元),主办单位统计该啤酒节共吸引了30万人次进场。
眼下,2006西湖啤酒节正在举行,从10月20日持续到31日。据了解,这个啤酒节在南山路一家休闲会所举行,一次可容纳600人左右,时间从每晚6点至11点,实行售票制,票价298元一张。
市民胃口越吃越小
啤酒节“打架”,让不少市民连呼看不懂。参加过两次啤酒节的张先生告诉记者:“刚开始感觉还很新鲜,但去过几次之后就发现没意思了。几个啤酒节内容都是大同小异,无非是国内外的啤酒展示再加上些美食和表演,喝的啤酒差不多,吃的美食很多地方都可以吃到,表演也不见得多精彩。”张先生说,赶了两场啤酒节,感觉比较失望。
采访中,不少读者直言:这么多啤酒节轮番上阵,不仅不能吊人们的胃口,反而容易让人麻木,降低参与兴趣。
据记者了解,不少啤酒节往往是前几天生意火爆,到后面摊位就渐渐冷清了;有的啤酒节上甚至是美食唱起了主角,美食摊位的生意比啤酒好得多,啤酒反倒成了配角。
盛宴背后苦乐自知
据了解,这几场大型的啤酒节都是由政府部门主办、相关企业承办,实行市场化运作。
“杭州休闲啤酒节”组委会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几年举办的啤酒节,收入来源有的是依靠收取场地费(进场费)和门票,也有的是依靠与啤酒商销售利润分成。
由于啤酒节举办得较频繁已形成竞争,啤酒商在选择参加与否时常常犹豫不决:想扩大知名度、提高影响力,又怕经济利益不理想,这也给组委会也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因此有的啤酒节并未对啤酒厂商收取场地费。“不是不想收,是根本就收不进来。”该负责人说,“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是对的,但啤酒节过多就容易形成恶性竞争,啤酒商家感觉没效果,市民也觉得没意思不愿意参与。另外,啤酒节的增多也凸显许多问题,诸如小吃的卫生情况、打着啤酒节的旗号虚假宣传等,加大了有关部门的监管难度。
不少市民呼吁,当前啤酒竞争激烈,通过举办啤酒节来提高知名度扩大影响力,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方面固然可行,但啤酒节绝对不能太多太滥,条件允许的话,搞一两次上规模的啤酒节就够啦。
本报记者 刘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