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前,江西省玉山一中高三学生吴酬飞参加高考超出了重点线17分,但家里没有钱供他上学。于是,他怀揣着65元钱,背着几件换洗的衣服,离开了家乡,来到了广州打工。
最先找到的工作,是在一建筑工地做小工,吴酬飞干完一天体力活,全身就像散了架,当同一工棚内的其他民工都发出鼾声时,他却打开笔记本,记点单词、默写诗句等。做过保险和眼镜公司的推销员。两年后,经过努力,满怀理想的他考上了浙江林学院。
靠着勤工俭学和助学贷款,他用打工时剩下的1100元,度过了大学四年时光。 为了能解决自己读书的经济问题,吴酬飞对自己有一个严密的规划:大一两学期,我全部用来学习;大二时,三分之一时间学习,三分之一时间工作,还有三分之一时间做家教;大三时一半时间学习,一半时间做家教。他坚持每天早上6点之前起床,到学校图书馆旁边的小山坡上读英语;晚上晚自修后同学们在寝室躺在床上看电视了,他在寝室阳台再看上一个小时的书,一年四季,天天如此。被同学们称为“圣人”的他,考上了南昌大学中德联合研究院,成为该院食品科学硕博连读班的唯一一名公费生。
【载于钱江晚报2006年5月24日A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