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富,先修路”、“火车一响,黄金万两”,本世纪初孙中山先生通过修路改善交通以富国强民的梦想,终于在我们的手中实现。不仅如此,铁路、高速公路、新机场、跨海大桥、私家车……钱江晚报在20年里,详细记述了浙江人越走越快、越飞越高的步伐。
1987年: 钱江二桥开建
【1987年7月16日钱江晚报《第二钱江大桥开始建设》】
钱江二桥投资2.2亿,是一座公路、铁路两用桥,建成后对浙江的经济建设起了很大的作用。当年为了收集二桥建设资金,开始在钱江一桥收取过桥费。
1988年: 钱塘江和大运河沟通
【1988年3月4日钱江晚报《钱塘江和大运河即将沟通》】
随着三堡船闸交付使用,以往相隔7公里的大运河和钱塘江水系相互沟通,每年节约了千万转驳费,大大改善了杭州市区的环境卫生。
1989年: 飞云江大桥通车
【1989年1月4日钱江晚报《我省最长公路桥飞云江大桥在瑞安建成》】
“走遍天下路,最怕飞云渡”,在这座大桥还未通车以前,等待“飞云渡”是行走在104国道上司机最“可怕”的事情之一。
1990年: 杭州三堡码头竣工
【1990年3月16日钱江晚报《杭州三堡码头今日竣工》】
我国内河水系首家利用外资建设的新港。作为京杭运河钱塘江沟通工程的起点,三堡码头如果一堵船,几乎整个运河航线都会受影响。
1991年: 义乌机场通航
【1991年3月27日钱江晚报《义乌去广州厦门可坐飞机了》】
这一年的3月21日上午,义乌机场开通。当年的义乌就已经是全国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每天有5万多名国内外商人进出。
1992年: 杭萧高速通车
【1992年3月29日钱江晚报《杭甬高速公路杭萧段4月1日开通》】
这是我省高速公路建设史上零的突破。当日,一名厦门的司机对本报记者说,过去外地车来杭州必须过轮渡,要一两个小时,每次收费22元,现在只要几分钟和5元钱。
1993年: 杭州国际机场选址萧山
【1993年7月2日钱江晚报《杭州国际机场选址萧山境内》】
大杭州的概念或许在杭州国际机场选址落槌时,便悄然形成。杭州也因为国际机场的到来,让自己离大都市的目标又进了一步。
1994年: 杭州有了空调公交车
【1994年10月13日钱江晚报《杭州将出现空调
公交车》】
定于11月1日开通的杭州市858路巴士线,由10辆“柯士达”空调中巴公交车实施全空调运营,这也是浙江省第一次启用空调汽车投入公交线运营。
1997年: 金温铁路开通
【1997年7月20日钱江晚报《金温铁路全线开通》】
火车一响,黄金万两。本世纪初孙中山先生构想的富国强民的钢铁大道终于完成。交通时间的缩短很快对物流、投资、人才产生影响,为浙江经济的发展再开一趟高速列车。
1998年: 沪杭高速通车
【1998年12月29日钱江晚报《沪杭高速公路上午通车》】
随着沪杭高速公路的正式通车,沪杭单程将缩短至1个半小时,浙江的大门敞得更开了,它和杭甬高速公路一起,构成了杭州湾两岸经济腾飞的跑道。
2002年: 杭城私车免费上牌
【2002年5月1日钱江晚报《私车牌照放开第一天》】
杭州施行了多年的私人机动车1万元的上牌费终告取消,5月1日,私车免费上牌的第一天,兴奋不已的杭州人就拿下了509块号牌。
2003年:杭州湾大桥开工
【2003年12月9日钱江晚报《杭州湾大桥昨开工》】
2003年12月8日,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在南岸桥址慈溪市庵东镇正式全面动工。在大桥通车后,从宁波到上海只要花一个半小时的车程。
2004年: 甬台温铁路开建
【2004年10月28日《国家批建甬台温铁路 线路总长约282公里,总投资约171亿元》】
标志着宁波、台州、温州三个经济强市将以铁路的形式连接起来,特别是宁波,甬台温铁路和杭州湾大桥将使其从一个末端成为一个中转点。
2005年: 地铁来了
【2005年6月9日钱江晚报《杭州地铁将建8条线》】
6月6日,国务院批准了杭州市地铁项目建设规划。8条地铁线路的总投资高达1000亿元人民币,总长度278公里,设154个车站。
2006年: 沪杭将建磁悬浮
【2006年3月14日钱江晚报《国务院批准沪杭磁悬浮建议书》】
“两百里沪杭,一小时往返”,上海至杭州单程不过半小时,将大大提高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出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