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报记者 朱平
2006年10月24日,上证指数以1805.18点结束了当天交易,久别5年后,即使是老股民看见这个数字也禁不住有些激动。
从为了一张认购证熊抱着陌生人不知昼夜地排队,到毫无经验地经历两拨熊市,再到现在迎来1800点,近20年的时间,股民们和中国证券市场一起在蜕去狂热聒噪,变得更加成熟。
“我从来没抱一个女的抱那么久过,其实,直到拿到认购证时,我才意识到这点。”这是第一代男股民念念不忘的趣事。更多的杭州股民至今对1992年的秋天记忆犹新:那年在杭州这座散发着温和桂花香的城市,一群骑着自行车疯狂飞奔的人,身揣一叠身份证,满城寻找股票认购证的发行地点。
浙江的第一只股票凤凰化工曲折的发行认购经历,许多老股民也还记得:在上世纪省证券公司小小的交易柜台,“手工操作、电话报单和一周交易才能回单”,整个过程是今天的市场投资者只可想象无法体会的简陋。但当投资者透过证券市场这扇投资大门,看到里面财富在闪亮时,赚钱的梦想早已PK掉了交易条件的简陋。而用敏锐神经感受投资市场的钱江晚报,那时就出版了国内第一本证券书籍,成为当年许多新入市投资者的宝典。
1996年,长虹、深发展等名股狂奔的股价成就了一代股神,1999年开始的“5·19”行情掀起了全民炒股的盛况,然而沪指翻阅2000点的齐声喝彩还在绕梁,令无数人心碎的5年熊市却已悄悄等在门外。这是投资者第一次深刻感受到投资市场里的钱就如同水晶蜻蜓般,美丽而脆弱。
财富难以琢磨的膨胀和破灭,恰恰是资本市场最具魅力的地方。在那段最难熬的时光,钱江晚报并没有失去自己的声音。一群同样怀揣着财富梦想的记者,盯着图文电视播放的股市行情,研究着传真机里吐出的交易所和公司信息,为“宝延风波”、“国有股停止减持”、“B股井喷”、“股改起航”等证券市场一件件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激昂。2005年6月,在股指最苦难的时候,钱江晚报在《新底之痛》一文中指出:伴随股指大幅下挫,沪深股市经历着一个痛苦的再造过程。但“股指表现最差的时候,也是最好的投资时代”。
果然,不出半年的时间,逐渐昂起头的指数让人们重拾信心。只是这次,大批违规证券公司已倒闭,许多曾经呼风唤雨的庄家纷纷出局,基金、QFII、社保基金、保险公司等一大批比较成熟的机构投资者开始主导市场,跟随着市场的巨变,投资者的心态也逐渐成熟起来,价值投资的理念成为今天引导我们的主流投资理念。
20年的起起落落,让曾经在证券市场跌倒过的人学到了很多。如今,新的牛市又冲到眼前时,杭州庆春购书中心昔日门庭冷落的证券书籍重新显眼,越来越多的人对证券投资高谈阔论,而又有一大堆新股民将在沪深市场为他们对资本市场的学习交出学费。
从上海、深圳这两个地方市场,到成为全国性的投资市场,再到全球性的投资市场,中国证券市场近20年的成长史是一部改革者的辛勤耕耘史,也是一本投资者悲喜激荡的财富日志。人们在里面满足投资致富的欲望,在里面认识经济运行,认识自我,透过这扇窗口了解整个世界的金融市场。
和证券市场一样,债券、外汇、期货、黄金、各种理财产品……资本市场中的各个领域,在这20年间,都给投资者带来了全新思想冲击和市场活力,教会我们如何在每一次创新中抓住凸现的投资机会,尽管途中,会有痛苦、甚至绝望,但最后这个过程将成为我们投资生活中最大的财富,留在记忆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