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孟阿荣
■本报记者 陈进红 郭闻
复活古帆船是人类海洋记忆最直观的载体。当曾经的辉煌随时间的流逝渐渐远去,历史的细节和碎片总能或多或少地在复活的古帆船上静静沉淀,成为后人追思历史、展望未来的精神寄托。
“哥德堡”号:
选定舟山缘定前生
11月2日,一艘扬着16面风帆的瑞典仿古商船,将从上海驶往舟山马峙门锚地,与一艘扬着5面风帆的舟山“绿眉毛”仿古船亲切“会晤”。
跨越261年和几万海里,“哥德堡”号仿古船来到舟山这一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一站,这是一次“复古”之旅,也是一次文化之旅。复活的中西古帆船结伴同行,将激起人们最骄傲的海洋记忆。
作为中国的最后一个停靠站,“哥德堡”号选定舟山,有着许多不可替代的原因。
它带来的不仅是一道风景,更是一段中国海上贸易历史。自古以来,舟山作为中国外贸商埠和海上“丝绸之路”通道,在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260多年前,瑞典商船“哥德堡”号沿着海上丝绸之路来到中国,揭开了中瑞交往史的第一页。舟山曾经被作为停靠港之一列入过考虑范围,但是由于当时清政府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哥德堡”号只能到达当时中国唯一对外开放的港口广州。这一次“哥德堡”号对舟山的访问,续上了曾经断裂的前缘。
对于哥德堡号,舟山的魅力不仅在于悠远的历史、丰富的海洋文化、独特的海岛景观与同因海洋而生的“哥德堡”号有着无法割开的亲切。
舟山发达的船舶修造业也是“哥德堡”号最终选择舟山停泊的一大原因,除了参加4天民俗民间文化大会外,“哥德堡”号将在舟山进行14天的整体维修。
鉴真东渡号:
1000年前的中国形象大使
“哥德堡”号到达舟山后,“鉴真东渡”仿古木帆船将作为引领船。这艘中华仿古船完全依照1000年前的船型,可以说,它是当时中国的形象大使。
这是一艘以盛唐时文化交流使者鉴真大师命名的大型仿古帆船,前几天在普陀沈家门岑氏木船作坊建成下水。
唐开元年间,鉴真和尚4次扬帆,均经过舟山海域后最终到了日本。今年7月,舟山普陀区政府出资80万元,委托岑氏木船作坊建造了鉴真东渡号仿古船。
这艘复原的唐船长30.5米,总宽6.3米,总吨位150吨。船舱内分割的各种工作、生活、储藏舱室,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在造船技术上最早创造水密横隔壁的结构特色。据担任该船改造的技术总监岑先生介绍,“鉴真”号配置前桅、主桅,张挂矩形布帆。在复活的唐船上,还按现代规范加配铁锚及机动绞盘,装备现代的航海科技设备。
可以说,“鉴真”号仿唐木帆船,是现代科技理念指导下传统造船艺术的完美再现。
绿眉毛:
中国航海文化的遗产
此次引领“哥德堡”号的另一艘中华仿古船是舟山“特产”“绿眉毛”,它曾经是郑和下西洋舟师的主要船型,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绿眉毛船长31米,排水量230余吨,三桅五帆,主桅高24.5米,前桅高17.5米,后桅高11.5米。船上配有6135型90千瓦柴油主机及直径1.2米螺旋桨一只,主要靠风帆动力。该船有一层厚实木甲板,在船中部和尾部加一层平台,形成上下双层舱室。
“绿眉毛”船首形如鸟嘴,简称鸟船,由船头鸟眼上方一条绿色船眉而得名,是鸟船系列中的优秀船型和中国沿海四大著名船型之一。直至上世纪50年代依然是浙江渔业捕捞和运输的主要船舶,随着机帆船的普及于上世纪70年代而渐次消失,堪为中国特色的博大的航海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国古船文化的重要组成。
从技术层面而言,“绿眉毛”船体最宽处在中部靠后的地方;而“哥德堡”号的最宽处则在中部靠前的地方;“绿眉毛”采用的是平面帆,“哥德堡”号则是球型帆;“绿眉毛”是鸟形船,“哥德堡”号则是鱼形船,显现了两种文化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