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本报记者 鲍亚飞) 12月1日起,我国第一部规范“蛋黄派”的行业标准正式实施。今后,如果蛋白质含量低于4%不能再称为蛋黄派。这将改变目前市场上出售“蛋黄派”食品的鱼龙混杂现象,对喜欢食用蛋黄派的人来说,以往仅凭口感来判断其质量好坏的情况也会得到改变。
记者日前在杭州一些超市食品卖场看到,各种品牌的蛋黄派名目至少有15种,大部分产品的外包装上均有“精面粉、白砂糖、鸡蛋、精炼植物油、奶油、奶粉、食用香料”等成分注明,而很少有品牌对自身产品的蛋白质含量进行标注。消费者在购买时也大多是凭广告和口感好坏来判断。
记者昨天采访了中国商业联合会标准化处“蛋类芯饼(蛋黄派)行业标准”的起草参与人士。他介绍说,蛋黄派根据加工方式和工艺可分为3种,即夹心蛋黄派、注心蛋黄派和涂饰蛋黄派。三种蛋黄派食品均应口感细腻松软、有弹性,糕坯断面呈海绵状组织,气孔均匀且无明显过大的气孔。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情况是,蛋白质的含量高低是判断该食品营养成分好坏的主要标准之一,凡是未达到最低蛋白质量化标准4%的产品,今后都不得再冠以“蛋黄派”的名号进入市场。
除此,今后蛋黄派的主要成分不仅要在大包装袋上注明,而且还要在每个蛋黄派的小包装袋上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