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B0001版:财富·经济新闻
3  4  
PDF 版
· 浙江人的边塞打拼故事
· 第一年,亏了1000万
· 记者手记: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06年10月3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人的边塞打拼故事
  ■本报记者钟慧丽 发自甘肃

  

  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首古诗不管怎么改,都难改边塞的凄凉。不过跟想像中不一样,我们所到的甘肃兰州、酒泉、嘉峪关、敦煌等地,都已经颇为繁华。敦煌市的“鸣山路”,整条街都是“太子龙”、“奥康”、“红蜻蜓”等浙江产的商品;晚上12点,大街上还是车来人往,霓虹闪耀。

  告别西安,我们“丝绸古道新浙商”一行来到甘肃省。甘肃狭长,形状像一条走廊,而东起乌鞘岭(兰州往西),西至玉门关的一段,正是历史上著名的“河西走廊”。这一带水草丰美,既是通商要道,也是古代游牧民族想占为己有的军事要地。汉武帝刘彻打开这条通道后,中原的文明信号通过这里传到西域乃至更远;西域的葡萄、苜蓿、胡桃也逐渐传入中原。

  现在,新疆大量的矿石、蔬菜、药材仍然借助这条走廊运到南方;而浙江、广东等地的电器、皮鞋、服装等销往西北,也仰仗这条通道。我们这次采访的一位浙商蔡贞友,就承包了从乌鲁木齐往来浙江、广东的火车专列,成了河西走廊的动脉,丝绸之路的延伸。

  古代河西走廊有三重意义:除了贸易,还有沟通,从而促进民族融合和城市化。这三重意义在今天成了三重箭头,标出浙江商人在甘掘金的财富地图——古代的需求在今天仍然大有可为,只是需要更多资金、技术、眼光。

  蔡贞友,做物流,触角直伸到杭州艮山门、温州乐清电器厂家,每年经他手运输的货物有几十万吨;

  蔡福进蔡晓风父子,在酒泉开市场建大厦,现在投资占地600亩的棉纺织厂,是酒泉最大的工业企业;

  朱良贤,在敦煌市开眼镜店,一条街上开店的几乎全是他的亲朋好友,他们撑起了这个城市需求的方方面面;

  不管是做贸易服务业,还是从事物流,或者来个大手笔办了当地最大的企业——他们从中获得财富的同时,也像河西走廊本身一样,默默承担起责任。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