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是原上海华普董事长徐刚的生日。不过这个生日,他过得不是太安耽,因为他新近被升任“吉利集团副董事长”。
本来,也许不过是一家企业内部的普通人事调动,但因为发生在名企、名人身上,自然就被放大。于是,有人说,这是李书福果断出手解决“窝里斗”——因为一直有人认为,吉利汽车和同属吉利旗下的上海华普之间,错位经营收效并不理想(10月23日《东方早报》)。
甚至有人认为“上海华普的盈利能力仅为浙江吉利的5%”(10月24日《第一财经日报》)。有的媒体更做出了引人注目的标题:《李书福削藩收权,徐刚中途卸任》(10月23日《上海证券报》)。
徐刚坐不住了。在他的新浪博客上,他连着在两篇“博”中“驳”了起来。徐刚认为有些媒体“举了一个极其不实的数字”,“实际上这个数据是2003年12月未分配的利润在2005年当年转入,真正的2005年上海华普汽车增幅居全国汽车行业之首,税后实现利润近亿元,在2006年6月公布的香港吉利汽车0175年报上均有明明白白的披露。”
不过,也有人说,“没有卖好的华普车还是走上低价路线,与此同时,一直以低价示人的同门兄弟吉利却开始上马10万元以上的新车,从而冲破了双方过去划定的‘分水岭’。”10月24日的《第一财经日报》如此评价。
另有媒体报道认为,“此次吉利控股集团对华普汽车管理权的调整,与即将签约的伦敦出租车项目也有一定关系。吉利控股集团可能于本周与伦敦黑色出租车生产商锰铜控股公司签署正式协议,该车型将放在华普汽车生产,把华普管理权收归吉利控股将更有利于该项目的实施”(10月25日《21世纪经济报道》)。也许,徐刚“升官”,其实就是这么回事。
抛开这件事的是是非非。徐刚的个人博客一直有一种淡定的风格,虽然大多时候有点像记公司的流水账,但不时也有些有趣的小散文,印象很深的是有一篇写他家院子里的蛙鸣的小文,笔下情致盎然。虽然笔者没有接触过徐刚,从他的文字里一直认为这是个有风度的谦谦君子。这次,君子的“博”里火药味很浓,看来是动了真气。
做名人,总是有代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