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要讲的故事,是关于作为一个大学教学医院的专科医师和两位乡村医生的对话。
“三素一汤”不灵了
不久前,我到浙南出差,到某医院会诊一位较特殊的病人。他是一位50多岁的中年男子,经口腔插着套管,接上呼吸机支持着他的呼吸。他眼睛中流露出绝望而求生的神情。经过家属和主治医师的介绍,我知道他是当地一位颇有名气的乡村医生。自上世纪70年代初开始,背着药箱,拿着银针给当地百姓送医问药,谁曾料想他自己竟是一个患病多年的老病号。20多年来,他每年都出现反复的咳嗽和喘息,近年来发作非常频繁。他给自己诊断为气管炎,每次发作,用的是在基层医院较普遍应用的大处方——“三素一汤”或称“三菜一汤”,即抗生素、激素、维生素加盐水。以前在用药后,症状多少会有好转。但近来这种治疗方法不灵验了,这次就是因为喘息严重而不得不住进医院。检查之后,我给他下的诊断是支气管哮喘、呼吸衰竭、以及长期使用激素后导致的严重不良反应——柯兴氏综合征。治疗这种疾病,对于有着20多年专科医疗经历的我来说,不仅不复杂,而且是对较为常见疾病的处理。然而遗憾的是,当地缺乏这方面的经验。最后与当地医师讨论后,我们共同制订了一个治疗方案。结果患者迅速好转,目前已经恢复了正常工作。
遇到急诊求助难
回到自己单位,回忆起当初这个病人绝望而求生的眼神,让我久久不能忘怀。事有巧合,两周后我去浙东会诊,遇到另一位乡村医生。这位医生是上世纪70年代党和国家培养的赤脚医生。他所管辖的有5个村的医疗保健,包括打针、送医上门、急诊和转诊等医疗服务。我问他作为乡村医生最怕什么,他毫不犹豫地回答:“急诊”。他举例说道:“有一次看病,给病人打头孢菌素,皮试阴性,但输液时病人突然出现口唇发绀,全身发凉,我在给病人打了一支肾上腺素后,对于下一步怎么办,当时脑子里一片空白。这时去查书是来不及了,我忽然想起曾经认识的一位县医院的内科主任。于是我打通他的电话,让他在电话那头指挥,我在这边抢救。病人很快转危为安,而我以后很怕再碰到这种情况。”听完他的倾诉,我马上把名片递给他,留下我的电话,并告诉他此后遇到内科,尤其是呼吸内科相关的急诊或其他相关问题,可以在任何时候打电话给我。
给乡村医生多一份关照
现在医疗资源配置极不平衡,各级医务人员尤其是基层医生的继续教育和医疗培训、知识更新是一个很严重的社会问题。像上述两位乡村医生,几十年如一日扎根于广大农村,默默奉献。由于没有机会到上级医院学习,参加各种学术会议来接受不断更新的医疗知识,大多数情况下只能靠自己摸索。从卫生管理层面出发,我们不能忽视这些人群,应该给在乡村为人民默默奉献的乡村医生多一份关照。
博客名片:沈华浩教授,浙医二院呼吸内科主任,浙江大学呼吸病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