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张小燕
本报驻嘉兴记者 李迎春
本报讯 昨天的嘉善天凝镇文化中心书场内,67个座位坐得满满当当。老人们边吃瓜子、橘子,边听从苏州评弹团请来的评弹先生弹《翠凤奇案》。书场里的忠实听众蒋老先生说,今天天气不好,所以老人来得少,前几天每天都有近百人到这里来听书,来迟了都没有座位,只能自己搬凳子坐在门口或者走道边。
来这里听书的,不仅有本镇的老人,还有许多是特意从周边镇赶过来的。虽然老人听书听得津津有味,但是,提起将来,他们便忧心忡忡:“书场经营举步维艰,不知道这书还能听多久?”
老人蜂拥而至来听书
今年72岁的沈本忠是从嘉善杨庙镇赶过来的。书场每天下午1时开始说书,老人每天吃过中饭花上2元钱坐车到天凝,花上3块钱买一张票,听完了再花2元钱坐车回家。老人说:“我来这里听书有两年了,也有人约我搓麻将,但是我不喜欢,我宁可每天花7块钱来这里听书。”
家住洪溪镇的陆玉坤老人今年62岁,身体还硬朗,就自个儿开摩托车过来。他说,自己年轻时就喜欢听书,听到精彩处常常要停下手边的活来细细听。他告诉记者:“我几乎每天都来,风雨无阻,天气冷了开车子吃不消,就多穿件衣服挡挡风。昨天中午11时半到的,来迟了,就只能坐在门口了。”
施以智老人今年已82岁了,但是自从书场开起来,他就每天兴致勃勃地从西塘赶过来听书。老人特别盼望西塘也能办一个书场,这样西塘的老人就有福气了。
书场惨淡经营难支撑
老人们在书场听得津津有味,但书场老板曾永华的眉头却没有舒展过,因为自书场开办以来,到现在几乎没有赚钱。
曾老板说,书场从苏州请了说书先生过来说书,一天的报酬是200元。但是,如果书场平均每天有80位老人过来听书,每张票是3元钱,那么一天也只有240元,再扣去水费、电费等,他3年来几乎没有赚钱。好在说书的场地是镇政府免费提供的,不然的话,他还得每天贴钱。有人建议他提高票价,但考虑到老人们的消费能力,他一直没有这样做。“就是提高了票价也没有用,老人们听不起书就不来听了,一样不赚钱。”曾永华苦笑着说。
书场办了3年,由于资金问题,场地也搬了3回,最后搬到这个镇政府免费提供的场地,有70多平方米,能摆下67个座位,但座位总是不够,每天来听评弹的老人自带凳子。曾永华说:“当年办书场,也是因为父亲爱听评弹,所以我出资办了这个书场。我知道,这3年来,来这里听评弹的老人越来越多,我很欣慰,他们来听评弹,总比让他们去打麻将好。可是,书场3年办下来不赚钱,有时还要贴钱,我也没有经济能力再支撑下去了。”
小镇书场何去何从
据了解,原本杭嘉湖地区共有100多个书场,现在只剩下7个,而设在乡镇的书场,只有天凝镇上这一家。年轻人的活动场所有歌厅、舞厅、茶座、健身房等,而适合老年人活动的场所却少之又少。
老人们在书场里听听书,交流一下感情,实在是有益身心的事。在天凝书场里说书的苏州评弹团的说书先生说:“我们到处演出,但是像天凝这样的小镇能办书场,而且是私人办书场,实在少见。如果书场办不下去,实在可惜。”
曾永华希望社会各界的爱心人士能帮他一把,尽量将书场办下去,给四邻八乡的老年人一个健康、文明的文化活动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