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11版:每日新闻·文娱
3  4  
PDF 版
· 三个创新火了浙江大众文化生活
· 观众坐上了新闻主播台
· 张之亮10年“磨”出一部反战的战争片
· 《江南》深秋里回望“温州文学”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11月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江南》深秋里回望“温州文学”
以文学传递浙江精神,之后将再推宁波文学、台州文学等地域文学专号
  本报讯 当浙江精神闪耀浙江作家笔尖,文学作为传达当代人文精神核心的文艺样式,令读者感受更高远的境界和心灵的升华。即将出版的第六期《江南》杂志在深秋里华丽转身,匠心独运地策划了一期“温州文学现象专号”,将温州人文精神中折射的浙江精神融汇在文采飞扬、触动人心的文学作品中传递开去,让温州文学和温州作家作为浙江文坛的代表,整体亮相在中国文学的广阔视野中。

  浙江精神闪耀在文学笔尖

  温州不断开创的经济奇迹,早已成为众多研究领域里的新鲜话题。《江南》对于“温州现象”的关注由来已久,温州文学创作作为温州文化的重要内容,与温州的政治、经济等方面一起共同凸显了浙江精神的独特魅力。

  《江南》杂志主编袁敏说,将新一期《江南》打造成“温州文学现象专号”的初衷,就是用文学作品来弘扬包括温州精神在内的浙江精神,让更多的读者在感性、心动中感受浙江精神的魅力,体会当代浙江人的所思、所想、所感,从而得到心灵和情感上的启迪和升华。

  在温州经济奇迹的光芒之下,温州文学和温州作家是一支异军突起的力量,一种崛起的文学新势力。温州作家的实力是十分整齐的,如钟求是、吴玄和王手等,都出现在中国文坛“第一梯队”的视野中。以“温州文学现象专号”彰显温州文学的内涵,让温州文学以这种整体亮相的姿态进入中国文坛的视野,温州作家整体风貌必然会在中国文坛形成更为强势的力量,其笔尖闪耀的浙江精神也将得到更为深远和广阔的传递。

  《江南》在今年全新改版后,发行量从2000份一跃而成为20000份,创造了中国纯文学刊物的发行奇迹。为了精心打造“温州文学现象专号”,《江南》杂志在不久前在温州召集温州作家举行专题笔会。温州作家们对《江南》杂志的“大江南”办刊思路十分欣赏,并且十分赞同《江南》杂志提出的“文学浙江”整体亮相中国文坛的创意。在很短的时间里,温州作家将自己创作的反映温州精神的小说、散文和评论寄到《江南》杂志社。同时,《江南》杂志的“温州文学现象专号”也得到了温州市委、市政府和温州市文联、作协的大力支持。

  作为一种全新的尝试,《江南》杂志社将在“温州文学专号”这个良好的开头之后,召开专题研讨会,加印专号以及展开大面积的杂志赠送活动等。袁敏表示,关注浙江精神在文学中的华丽闪光,关注地域文学的发展,将成为他们的“规定动作”,并将在合适的时机推出宁波文学、台州文学等地域文学专号。

  温州作家描绘温州人

  这一期“温州文学现象专号”中的中短篇小说是中国“第一梯队”作家钟求是、吴玄等青年作家们的拿手好戏。其中的一篇中篇小说,讲述了一个温州家族的起伏跌宕、甘苦杂陈的创富史,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创新进取、吃苦耐劳的温州精神的闪光。

  除小说、散文以外,该专号秉承新《江南》广受欢迎的板块样式,仍保留了“江南博客”、“文史我鉴”、“第一见证”等品牌栏目。专号特约著名温州籍老作家林斤澜先生撰文,《错乱》为“温州文学现象”破题;评论家洪治纲先生的专题论文《山路元无雨 空翠湿人衣》则解读了温州当代作家作品;“江南博客”重点推介温州籍电影界名流黄宗江和他的作品;“文史我鉴”中温州作家刘文起的《唐湜的幻美之旅》讲述了老诗人唐湜的如烟往事;还有老作家洪禹平的自传选章《我与林希翎之间》为“青山青史”留下一段悲情佳话;温州作家王手对曾经在新时期文学中产生过巨大影响、培养了国内众多知名作家的温州《文学青年》杂志追根溯源,《文学青年杂志始末》一文不仅是温州文学现象的缩影,更是当今文坛一大批实力派作家内心的深刻记忆,它以别具一格的笔触,回望这本文学杂志的“当年明月”,叙事生动、意味绵长,可谓“温故知新”。本报记者 陈 桔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