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一变脸
查处就没招?
工人日报:11月1日是新闻出版总署和国家工商总局对性病、人工流产等12类广告的“禁刊”首日,多数媒体都遵守规则没再刊登上述广告。不过,一些“无痛流产”的广告却悄然变脸,做成“意外怀孕”、“终止妊娠”。对此,某地工商部门表示,这样的广告是否属于禁止范围,尚需请示工商总局。
广告一变脸,执法部门就没招,这似乎已成不少“禁令”面临的一大尴尬,也成为违法违规广告能够轻易绕过“禁令”屡禁不止的原因之一。执法部门在认定违法广告时,应结合法规的制定背景、宗旨和目标来综合判断,而不应拘泥于具体的形式。
个人征信
亟待提高含金量
《国际金融报》:人民银行从建立了个人征信系统以来,到今年10月,个人征信系统已收录的自然人数达到5亿多,日均查询量稳定在15万笔左右。但由于基础信息质量差,内容缺失、数据真实缺失、信用意识不高等原因,严重困扰着个人征信的使用范围和效果。在我国传统的文化内涵中,信用高低仅限于个人道德范畴,而没有形成一种以法律为约束的信用行为,这为个人征信建设产生诸多不利的影响,造成整个社会信用意识弱化。
听听这个
可怕的童谣
中国青年报:听到一个上小学的男孩念“歌谣”:“上学苦,上学累,上学还得缴学费,不如加入黑社会,好吃好喝好滋味,晚上还有美眉睡!”
如此“荤黑”的内容,配上男孩那稚气未脱的美妙童音,给人的感觉很难形容。
不要以为那些十岁八岁的孩子们已懂得了反讽,懂得了黑色幽默,懂得了嬉皮士,他们恐怕真正的是言为心声。在我听来,他们在背诵这类歌谣时,其认真程度与朗诵唐诗宋词并没有什么两样,甚至情绪更为饱满,更有一种全身心的投入。
把对学习的厌倦、对盲流生活的向往渲染到了这样一种程度,我们的老师、家长大概不会想到吧?是“人之初,性本恶”,还是我们的“高压政策”压出了他们那颗逆反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