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先是以玉文化为代表的良渚文化,使浙江成为全国考古界的热点,接着出现了更早的河姆渡文化,然后又是跨湖桥文化,直至最近的小黄山遗址和上山遗址,浙江考古的突飞猛进,令考古专家都目不暇接。曾轰动一时的上山遗址具有什么样的学术意义?昨天,中国第4届环境考古学大会暨上山遗址学术研讨会在浦江召开。
浦江上山遗址发现于2000年,是迄今为止发现的长江下游地区年代最早的新石器遗址。其内涵新颖独特,以大口陶盆为典型器物,另外还有很多石片石器,其年代距今约一万年。
陶器胎料中羼和大量的稻壳,为世界稻作农业的起源研究提供了十分珍贵的资料,同时也证明了长江下游地区是世界稻作文明的重要起源地。
有人说上山遗址的发现把浦江的历史延续到了1万年。很可能,上山遗址会成为一种全新的考古学文化。
考古专家、北京大学教授严文明表示,近年来,东南地区尤其浙江新石器时代考古发现与研究有不少新的突破。比如萧山跨湖桥文化以及2005年嵊州小黄山遗址的发现。上山遗址、跨湖桥遗址、河姆渡遗址都有稻作农业,而且一个比一个发达,这三者间到底什么关系,为什么会这样?大家都期待着一个合理的解释,从这个角度说,本次大会很有意义。
据了解,本次大会主要围绕大会主题,交流环境与农业起源,环境与中华文明起源及其发展、上山遗址的发现与学术意义等最新成果,尤其邀请来自全国各地的学者专家对与上山遗址有关的学术问题进行研究,专家们会进一步确立上山遗址在中国新石器时代研究及世界稻作文明史中的地位。
本报通讯员 盛锋
本报记者 金毅 葛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