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有着较为古老而丰富的口头文学传统。口头文学丰富多采、种类繁多,有谚语、格言、寓言、诗歌和各种叙事故事等。20世纪初叶,教会和非洲的知识分子开始对口头文学作过不少搜集整理工作,先后出版了一些神话故事集和传说故事集,如塞内加尔的《阿马杜——‘库姆巴’的故事》、象牙海岸的《非洲的传说》、喀麦隆的《在美丽的星空下》、乍得的《在乍得的星空下》、加蓬的《加蓬故事集》等。1960年,由几内亚历史学家、文学家吉布里尔·塔姆希尔·尼亚奈整理出版的《松迪亚塔》,无疑是非洲口头文学的优秀作品之一,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和文学价值。
非洲大多数国家或民族的书面文学产生较晚,一般是在19世纪以后。至今发现的东非斯瓦希里语第一批书面文学的手稿,其创作时间大概是18世纪30年代。非洲书面文学的全面繁荣开始于20世纪初,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达到高潮。经过短短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现已成为世界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给世界文学增添了光彩,越来越引起了世界的关注与重视。1986年、1991年、2003年,瑞典科学院将诺贝尔文学奖分别授与尼日利亚黑人作家沃雷·索因卡和南非白人女作家纳丁·戈迪默、J·M·库切。诚如沃雷·索因卡在获奖后接受法国《晨报》记者采访时所说:“这不是对我个人的奖赏,而是对非洲大陆集体的嘉奖,是对非洲文化和传统的承认。”
非洲文学的跳跃性发展,是由多方面的因素促成的。其中,民族意识的觉醒是促进文学飞跃发展的重要动因之一。1934年,塞内加尔的列奥波尔奥·塞达·桑戈尔和马提尼克的艾梅·塞译尔以及圭亚那的莱昂·达马,在巴黎创办了《黑人大学生》杂志,提倡黑人文艺,发起了一个旨在恢复黑人价值的文化运动。桑戈尔认为,非洲的文化遗产具有崇高价值,它包含着黑人心灵的精华,富有人道主义精神、强烈的感情色彩和精巧的艺术性。作家主张从非洲传统生活的源泉中汲取灵感和创作主题,展示黑人的光荣历史和精神力量。
非洲文学是世界文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仅《20世纪世界文学百科全书》载入的非洲作家就有将近40位,其中,列奥波尔德·塞达桑戈尔、桑贝内·乌斯曼、费丁南·奥结诺、钦努阿·阿契贝、沃雷·索因卡、纳丁·戈迪默和J·M·库切等人当属重要代表。
这些重要的非洲国家的文学作品因为基本是用英语写作的,所以很多都译成了中文,尤其是三位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