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妍婷
吴家文原是杭州市某偏远郊县的一名生物教师。看到自己带出来的学生一个个下海做生意,一个月的收入有时候比自己一年的收入还高,吴家文也心动了。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吴家文终于下决心辞了职下海经商,夫妻俩开了家小面包店,自产自销。当初,吴家文的全部积蓄也就几千块钱,白手起家。不过他很勤奋,又很聪明,不到十年时间,就将一个家庭小作坊发展壮大成为一个远近知名的食品公司,属下有十几家连锁店和一个中央工厂,员工也达到三四百人,产值几千万元,营业额每年都以30%以上的速度递增。
创业初期,吴家文夫妻俩还能应付得过来,但吴家文知道,随着小作坊逐渐成长为一家上规模的食品公司,这个行业门槛很低,要发展得好,必须有自己的特色。但由于企业规模不大,又地处偏远山区,生活和就业水平普遍较低,优秀的人才都不愿意留在本地,这么多年来,吴家文的员工中,除了几个关键岗位的师傅是他高薪从外面聘请的,大多员工是自己的亲属、邻居,文化程度普遍不高,而且很多是20岁左右的“娃娃兵”。
随着企业不断壮大,吴家文面临很多中小企业快速发展期都会遇到的相同问题:管理粗放、制度不健全、员工文化水平低、基本素质差等,这些都阻碍着企业的发展。
为此,吴家文动了不少脑筋,也开始采取措施,一方面高薪聘请行业内有经验的人才,来企业短期传经送宝,带动企业的产品技术和管理提升;另一方面,通过导入国际标准,持续聘请外脑帮助企业规范内部管理,提高员工队伍素质,培养人才。几年下来,这家企业在管理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员工素质也有很大提高,特别是培养了一批骨干员工队伍。
问题总是一个解决一个又来,让吴家文颇为头痛也颇感心疼的是,自己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一批骨干员工,一直不太稳定。特别是生产和营运上的几个核心管理人员,年龄不大,文化水平不高,是吴家文把他们从一线员工一步一步带到部门经理或副总的岗位上。可是,这些人翅膀刚刚硬起来,就找各种理由离开。吴家文的企业,顶用的人本来就不多,关键位置“一个萝卜一个坑”,甚至“一个萝卜几个坑”,这些人一旦走一个,往往十天半个月都找不到人顶上,给企业造成很大的损失。前年,一位多年培养出来的副总辞职,吴家文就折腾了好一阵子才缓过劲来。今年,刚培养起来的一位副总又要打退堂鼓,搞得吴家文焦头烂额:每天为找人、培训人、留人费尽心思,企业还怎么发展?
(应要求文中人物、企业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