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丁立燕 申屠文婕
■本报记者 王磊
如果说,无法照顾家人是援非志愿者的遗憾,那么在杭州,有很多热心市民正在帮他们“弥补”缺憾。几天前,杭州团市委、市志愿者工作指导中心与本报联合向全市招募志愿者(见本报11月3日A9版、4日A6版相关报道)。热线电话一开启,就接到不少市民的毛遂自荐,而其中两位怀孕的志愿者家属——周光明的妻子黄素珍、王剑华的妻子方赟尤其受到关注,成了大家想重点照顾的对象。
方赟目前人在桐庐,她已和黄素珍结成了“家属联盟”。杭州市团委也委托桐庐县团委,派出志愿者为她提供服务。
在这里,我们特别要提提两位热心的市民——吴大姐和江阿姨。
吴大姐,可能要麻烦你了
吴大姐叫吴贻珍,河南人,来杭州打工已有七八年,目前在做后勤工作。虽然还带着一个上初中的儿子,生活过得紧巴巴,她还是先后两次打来电话,说一定要帮黄素珍做点事。
吴大姐想回报一份爱心。原来,3年前团市委知道吴大姐家的困难,和她儿子结成对子。只要有困难,她都可以给团市委打电话。“过年的时候,他们还送来年货。我没其他本事,可以给黄素珍搞搞卫生,洗洗衣服,就算是谢谢大家对我的帮助。”吴大姐说,现在房子是租的,电话联系有点困难,但她工作比较轻松,照顾黄素珍还是很方便的。
江阿姨,到时候要多跑跑了
通过电话交谈,这实在是一个爽快人:“能帮忙就要帮,但是事情没做之前,还是低调好。”江阿姨是假日旅游队志愿者,儿子正在读研究生,很少在家住,老伴又是上夜班的,晚上不回家。所以她说了,黄素珍要是不介意,只要在单位附近坐35路车就可以到她家了。如果黄素珍觉得孤单,也可以住一晚。
另外,江阿姨还准备传授点经验给黄素珍和方赟。“当初,我生孩子时也是和丈夫分居两地,直到生产前半个月,他才从上海回到杭州。”当然,上医院挂号、排队,“让小黄叫我一声好了,这点忙肯定要帮的”。
在这里,还要告诉读者,杭州市志愿者协会热线(0571)87910314仍在开通中。我们希望有更多市民能加入到志愿团队中。就像江阿姨说的,这些援非志愿者在为国家工作,帮个忙应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