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令我国考古学界十分关注的杭州老虎洞古窑址揭开700年之谜。在昨天举行的中国古陶瓷学会2006年会暨青瓷学术研讨会上,杭州市文物考古所副所长唐俊杰说,在对老虎洞窑址出土的瓷片进行整理的过程中,他们发现了一件刻有“修内司窑置庚子××师××记”的荡箍(制陶车上的一个部件),至此,老虎洞窑是修内司官窑有了直接证据。学界争论了半个多世纪的修内司官窑之争有了定论。
宋人叶寘在《坦斋笔衡》中记载,南宋在杭州先后设立修内司官窑和郊坛下官窑,烧制瓷器供皇室使用。但数百年来,修内司官窑从未被发现过,人们对其原貌也不得而知,存世的制品更是极为稀少,几十年来学术界对修内司官窑是否存在一直有争论。
我国著名古陶瓷专家、中国古陶瓷学会会长耿宝昌日前看见这个荡箍后,十分激动,连称这是“国宝”。
据唐俊杰介绍,1996年 ,老虎洞窑址被发现,考古部门共作了3次发掘,揭露面积约2300平方米,共有24个瓷片坑,这一发现入选2001年度我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近5年来,杭州市文物考古部门一直在对瓷片进行整理、修复,一共修复了近4000件器物。包括碗、盘、洗、杯、盘、盏托等。在修复中,发现了刻有文字的荡箍,考古人员如获至宝。唐俊杰说,文字中的“庚子年”表明这个瓷器烧制于1180年(宋孝宗纯熙七年),或1240年(宋理宗嘉熙四年)但具体是哪一年,还不能肯定。专家称,这个“荡箍”属国家一级考古发现,所以暂不能拍照。
上世纪五十年代,郊坛下官窑在杭州乌龟山被发现,但修内司官窑在哪里?却没有确切答案。老虎洞窑址发现后,绝大多数专家根据被修复的瓷器及地理位置等因素判断,这就是修内司官窑,但一直没有直接证据。
老虎洞窑址自发现以来,一直笼罩着神秘的“面纱”。官窑究竟是什么样的?从昨天起,杭州历史博物馆推出了老虎洞官窑青瓷特展,主要展示200多件修复的瓷器。这也是老虎洞窑址发现以来,第一次对外展示,有兴趣的市民不妨前去看看。
本报通讯员 汤 洁 本报记者 金 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