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D0001版:人文
3  4  
PDF 版
· 中国作家期待新领军人物
· 中国文学即将迸发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11月1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中国文学即将迸发
——著名作家访谈录
■本版摄影、撰稿 本报记者 陈桔
  定力和强韧

  中国作协副主席、著名作家蒋子龙

  几年前人们曾以为,文学失去“轰动效应”、大量失去读者是一种“弱”。于是不甘寂寞的文坛在寂寞中逐渐适应了市场的游戏规则,有的人开始利用现代媒体重新制造“轰动效应”,在文学以外制造卖点,文坛浮躁起来。

  文学却开始沉下去。有才华的自然不同凡响,有实力的还是能写出好作品,浅薄的喧嚣终究还是要归于寂静。文学“五花三层”渐渐显现出来,浅的深的轻的重的清的浊的都各归自己的层面。文学开始有了静气,有了静气就有了定力,有定力就成了一种强韧,而不再是贫弱。

  过去连开个会都成为一种悬念,圈内圈外飞短流长,议论纷纷,将会发生点什么?而现在,已经没有人能闹得动文学了。像这种全国性的作家代表大会,最具典型性,一步步在和谐有序、理智顺畅地进行着……我由衷地祝福这次大会,祝福中国文学!

  文学即将迸发

  著名作家贾平凹

  我最近在着手写一篇小说,但是中途写到一半,我又把它给“废”了。写作,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宣泄。那种内心的东西,要是在写作的过程中寻找到了,那写作就是一种快乐。

  对作家来说,没有什么比积累更重要了,无论是文字,无论是灵感,无论是故事。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就会有一个突破口,文学就会呈现出不一般的东西,在作者和读者的面前。

  在这个网络时代,我仍然是个电脑盲,不会打字,不会上网,没有博客。我仍然沿袭古典的笔耕方式,虽然有点落伍,但这种古典的仪式让我感到安全和温暖。

  中国作家,我觉得优秀的太多了。中国文学就像卯足了劲,很快就会一个潜力迸发的时候,可以说,是一种氛围的培育和激发的结果。

  大容量的表达

  著名作家阿来

  当人们在阅读或看电影时,看上去是作家或导演在表达,实际上是读者或观众通过这些作品表达了自己的内心。而我觉得还不够。我内心中最独特、最深厚的那部分,是隐约的,而当它从我的笔下流淌出来的时候,我说,哦,原来是这个东西。

  写作于我来说,不仅是快乐,而且是幸福。

  小说是一种复杂的、容量更大的表达手段。

  小说的好坏,不在于文学技巧,而在于作家的认知程度。而结构虽然是技巧性,但也是内在的思想方法。

  对于中国当下的价值观,多元化是好的,但是年轻人知道不同意什么,并且会大声地告诉你,但是他们不能告诉他们同意什么。

  文学需要不断地突破模式,文学的成功是不可复制的。人类、国家和民族的进步,都将从文学上体现出来。

  看好80后

  著名作家叶兆言

  刚写完《后羿射日》这个“重述神话”小说,接下去准备写现实的故事,但就像写神话时会参照现实因素一样,写现实故事,会抹上一层神话的光晕。

  灵感很难说是从哪儿来,有时说出来的,却未必绝对是。灵感,有时甚至是晃过眼前的一个词。

  江山代有人才出。我相信80后这个群体,也许初露锋芒,等待更多的文学建树。

  80后发表的种种言论,我也偶有浏览。人是自由的,完全有话语权。年轻人想说就说,有两个好处,一是表达的自由,二是说的人、听的人都有了一种了解。这是时代进步的标志。

  比如韩寒的博客,有时我也看看。他参加新概念作文大赛时,我还是评委。他博客里的文字能看出才华,有的话说的不无道理。

  贡献普遍哲理

  著名作家刘醒龙

  我是玩到20多岁,突然觉得不能总这样下去,得干点事,就写小说了。写了好几年,才发了第一篇作品。

  文学像“练功”一样,要沉静。唯有文学是不声不响的生长,仿佛在不经意的恍若之间,生命力便突然迸发了。长时期在乳养世界的同时,也乳养着文学的乡土,所贡献的还有比文学还要重要的普遍哲理。

  文学探索的要旨是:把自己和时下分开,即与时下种种的流行和话题分开。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