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03版:每日新闻·时评
3  4  
PDF 版
· 市长军令状,欲破房价困局
· 不许走神
· 媒体观点
· 人物说法
· 给他一巴掌
· 素质教育
仅是“琴棋诗画”吗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06年11月1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市长军令状,欲破房价困局
  新闻导读

  江西省委、省政府决定,将在近期内出台十项“铁律”,以确保全省中低收入家庭只用8-10年“净”积蓄,就能买得起80平方米左右的经济适用房。江西省政府还将与各市市长签订相关责任状,如果中低收入者买不起房,将追究市长的直接责任。

  这是江西省委副书记、代省长吴新雄在9日就中低收入家庭买得起基本住房和群众代表进行座谈时明确表示的。

  吴新雄表示,江西各市必须按不低于年度房地产开发指标总量的20%比例建造经济适用房(不包括拆迁还建房);经济适用房的价格,应按当地中低收入家庭用8-10年积蓄,买得起80平方米左右住房的水平来确定。

  为确保中低收入家庭买得起基本住房,江西还将实行市长负责制,每年年初由省政府主要领导和各市市长签订责任书,列入全年干部考核内容,并在年底检查验收。

  考验在后头

  ■方 南

  

  解决中低收入者购房难,存在着政府与开发商、行政与市场、开发商与市场等多层次、多角度的矛盾与问题。比如,不低于20%的经济适用房开发指标,是否足够满足中低收入的购房需要?比例超过一定的幅度时,开发商的利益如何保障?在土地挂牌出让时,开发商“不捧场”时又该怎么办?经济适用房建好上市了,没人买又该怎么办?

  市场是动态的,任何在预测基础上形成的“美好初衷”,都有可能最终被兜头泼上一盆冷水。这么多的动态变量,政府有足够的应对预案吗?

  以目前的体制和机制,政府在自己的应尽公共职能与在土地市场上的巨大利益之间,很难不基于经济人理性进行政策选择,从而有意无意弱化自己的公共责任。一个最现实的难题就是,从卖地途径减少的财政收入怎么办?在没有相应的制度设计、仅仅凭借自己下发的一个红头文件,能让政府抑制其经济人理性、强化公共理性、按照公共利益最大化的原则进行实质性决策吗?

  江西省委、省政府以十项“铁律”保障中低收入者能够买得起房,昭示了政府在民生问题上勇于担当的负责态度。但是要让铁律真正“铁”起来,大量近于“自虐”的考验还在后面。

  房价是“众人之事”

  ■邓海建

  

  就我国房改实践而言,城镇住房制度基本经历了“完全福利分房—完全商品化住房—呼吁保障性住房”的嬗变,房价涉及安身立命的底线,经济问题其实也是一个政治问题。其次,中国的房地产是非常地方性的市场,火烧眉毛的不是要政策,而是推进供地体制和机制的改革,厘清地方政府“卖地式经营城市”理念和房产天价之间的瓜葛。往大处说,高昂房价背后涉及的地方政府权力归置问题、公众难以与开发商平等博弈问题,说到底,无一不是民主生成、法制尊严的“政治问题”。

  孙中山先生对“政治”的定义是“众人之事”,眼下的和谐政治最大的就是利益配置上的公平公正要义。 “市长”作为市民利益的执行者和捍卫者,应当是为民谋利、而不是与民争利。对于肩负不可推卸责任的“房价调控”彰显出应有的理性和气度,不仅是市民之福,更是“市长”之责。从这个意义上说,江西的“责任状”是温暖的“民生状”、更是值得敬畏的“民意状”。

  有没有问责机制?

  ■王军荣

  

  “铁律”两字让我们敬畏,但敬畏到百姓心中的是目的能否真正实现。房子是关系到民生的大事,它也不局限于市场。政府的力量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我相信,吴新雄代省长的话,只要市长愿意,房价是会降下去的,中低收入家庭肯定也能买得起基本住房。问题的关键在于市长怎么会愿意?

  尽管江西将实行市长负责制,尽管省政府主要领导和各市市长签订责任书,列入全年干部考核内容,并在年底检查验收。但到底这项指标占到市长考核的比例有多大?我们不得而知,如果分量较轻,估计功效是不会太大的。如果关系市长们的前途命运,可能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江西更为详细的政策、措施和办法还没有全面出台,到时候还要向全社会公布,在我看来,同时出台的还应有“市长责任如何被追究”的条例。

  “全能政府”之忧

  ■王石川

  

  该措施流露出“全能政府”的思维,一切由政府大包大揽,有违市场经济的要义。正如经济学家吴敬琏指出,市场经济下的政府要实现两个转变:一是要从一个计划经济下的全能政府,转变成为市场经济下的有限政府;一是要从一个资源的基本配制者,变成提供市场运作的外部环境的、公共服务的一个政府。把一切推给政府、推给主事的市长,反而会好心办错事,到最后受伤的还是老百姓。不是说市长不能过问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过问的前提应避免过犹不及,在仁慈的名义下误入大跃进式的歧途。

  当然,江西拟出台的十项“铁律”并非一无是处,要求各市必须按不低于年度房地产开发指标总量的20%比例建造经济适用房,即是令人称道之举。清华大学房地产学者张金华认为,房地产调控政策必须围绕供给和需求两方面进行,供给方面政府要增加土地供应量;需求方面征税中心应从交易环节转向保有环节。诚然,在供给方面,建造经适房是最可行的方式之一了。

  在当前,打压畸高房价、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是自上而下形成的共识。该如何规范地运用经济的、法律的和行政的手段,确实值得认真推敲。不管怎么说,江西省解决住房问题的勇气令人钦佩。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