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长三角15个中心城市中唯一的地级海岛城市,素有“东海鱼仓”和“中国渔都”美誉,海岛、渔业、渔民,是她的特殊风土人情。因而,舟山建设和谐社会,也因地制宜,抓住特色做文章。
如今在舟山,数以千计的党员干部下农村“暖促”,让渔农民感受到了贴心的温暖;渔农村新社区的建设,推进了城乡建设一体化;渔农民“双转”,工业以及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就业岗位,吸引了大批学子回乡创业……生活在当下的舟山,是幸福与安详的。
以奖代保:渔村老人有保障
普陀区展茅镇沙井社区65岁的方大伯拿到每季发放的“以奖代保”金时,高兴得合不拢嘴。 “以前每次都发90元,这次发了99元。别小看这9元钱,对我们老年人来说,它意味着三四天的口粮呀。”
所谓“以奖代保”,就是在渔农村新型社区内,年满60周岁的老年人能够自觉遵纪守法,积极参加社区组织的“文明守法户”、“团结互助户”等竞赛活动,拥护党、拥护社会主义,每人每月都能拿到政府给予的30元养老补助。从今年起,30元又涨到33元。这是一项惠及渔农村低收入的利民政策,是舟山市在渔农村逐步建立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积极探索和大胆尝试,首开全国先河。
80多岁的任老说:“农村里老年人可以像城里人一样拿劳保,是以前想也想不到的事情。”“文明守法户”活动的开展,奖励政策的实施,也为渔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增添了新的内涵和动力,增加了老年人积极参与社区公益事业的兴趣。
舟山市实施“以奖代保”,不仅初步建立起养老保障制度,还促进了社会治安、社会风气的好转。2005年,舟山是浙江省刑事发案率最低的地级市之一。
希望公寓:孤岛渔民迁新家
“欢迎,欢迎侬来阿拉‘希望公寓’。”从嵊泗县壁下岛迁入定海干■镇的周玉明、施龙梅夫妇,热情地将记者引进了家。
“住在这儿的百余户人家都与我家一样,楼上楼下有43平方米,有卧室、餐厅、厨房、卫生间,连淋浴设施、有线电视,政府都给配好了,一个月只付50元租金。”在景炜制衣有限公司上班的施龙梅,对现在的工作、生活都很满意。
施龙梅原先居住在嵊泗县壁下岛,岛上没有学校、医院,小孩读书、老人生病都得送县城。施龙梅说:“小岛生活真不方便啊!”像这样的小岛舟山还有很多,这些岛几乎没有一分耕地,渔民除了捕鱼,根本不能搞其他产业,这给他们转产转业带来很大困难。为破解这一难题,2003年,市委、市政府在水产企业较多的定海区干■镇进行小岛双转渔民跨县(区)异地安置试点,并投资500多万元建造了公寓,供渔民落户安家。舟山市委书记张家盟将安居房取名为“希望公寓”。
如今,在干■镇落户的转产转业渔民家庭已达到116户、近200个劳动力、321个人口。这些来自边远小岛的渔民和渔民家属经过职业技能培训,大多在干■镇找到了工作,成为企业的职工。有的渔民还担任了企业生产骨干。今年,考虑到到当地落户的小岛渔民增多,政府又投资修建了19套廉租房。
暖促工程:低保对象保护伞
“以前一到刮风落雨天,整个房屋都会摇。可今年台风来时,没有漏水也没有积水,这房子蛮扎实”。定海区小沙镇村民傅大伯指着修缮一新的屋顶,高兴地对记者说。
对于舟山的渔民来说,最让人可怕的莫过于台风的到来,去年“麦莎”台风期间,舟山市倒塌、损毁了2900间年久失修的民房,但令人吃惊的是,1500多间低保户的危房居然一间没倒,舟山市暖促办副主任李跃其告诉记者,这全亏了暖促工程的实施。
据悉,目前舟山市正在对全市渔农村低保、重点优抚、特困职工、特困残疾人等对象的无房户和危房户进行新建、修建。随着渔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的铺开,各级政府抱着“不能让危房户在风雨中担惊受怕”的信念,加快了对贫困户危房的改造进度,原定用3年时间改造完毕的1606间危房,将在年内全部改造完成。事实证明,在抵御此次台风中,危房改造工程成了救命工程。
转业扶持:
转岗上岸创新业
定海临城惠明桥畔的办公室里,一脸古铜色的夏后成向记者递过一张“舟山万宏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经理”的名片。
今年40多岁的夏后成原是岱山县一名渔老大。2003年,由于渔业资源衰退,他亏损严重,不转产没有出路。2004年,舟山市为扶持渔民转产转业,出台了发展深水网箱养殖优惠政策。在免费接受大黄鱼深水网箱养殖技术培训后,夏后成和另外两名渔民每人投资10万元入股组建了养殖有限公司,并租下20只深水网箱,搞起了大黄鱼养殖。
来自海中小岛的昔日捕鱼郎成为现代企业的工人,都经历过困惑与适应,但他们很快适应了新角色。以嵊泗籍为主体的58个渔村劳动力,凭着自己对各种水产品品性熟悉的基础和刻苦耐劳的精神,很快成了当地水产企业的技术骨干。
技能培训:
渔民变成大学生
来自黄龙岛的43岁渔民郑海波,在定海一艘海运船舶上当水手。今年6月初他在妻子劝说下,筹资15000元,到宁波大学海运学院进修,意在考取职务船员资格证书,把海运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
为让更多渔民掌握新的生产技能,市政府通过整合教育资源,组建了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重点培训年轻渔民、渔民子弟的航海技能。目前,该院已形成年培训5000人次的规模。舟山市委、市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包括每年拨出2000万元的专项扶助资金,开办了各类就业培训班,引导渔民走向新的岗位。舟山的海运、渔运、海水养殖、休闲渔业和临港工业等各行业都活跃着他们的身影,他们正以新的姿态迎接新的生活。
截至今年9月,舟山市现共有渔农村182个新型社区,60周岁以上渔农民10万多人享受“以奖代保”金,发放率达到100%。
2002年,舟山市明确了用5年到10年时间,全市裁减6000艘国内捕捞渔船,分流转移3万捕捞渔民的转产转业总体目标。通过舟山全市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努力,截至目前,共裁减国内捕捞渔船1849艘,有8360名渔民转产转业。
目前,舟山市正在对全市渔农村低保、重点优抚、特困职工、特困残疾人等对象的无房户和危房户进行新建、修建,其中新建的补助1万元、翻修的补助6000元,各级政府累计投入资金已达12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