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何让孩子在“第一课堂”中接受良好的教育,那是家长应该与学校共同探讨的问题。近日,杭州市滨江区在倡导家校合作方面,做了一系列工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记者在滨江区浦沿小学傅天健校长处了解到,该校主要从增进家校沟通、提升家长观念、成立家委会这三个层面,来开展家校合作这项工作。
增进家长与学校的沟通
为了让家长能更好地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浦沿小学开展系列活动。比如学校每月都会举办“教学开放日”,家长有机会能与孩子一起走进课堂,参与教学活动。
同时,学校还与家庭建立了联系制度,人手一本《学校家庭交流手册》。家长能每月通过联系手册,了解孩子在学校各方面的表现,而教师也能及时了解学生在家里的情况,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更好的环境。
此外,学校还利用“家长通”这个短信平台,让家长及时了解学校发布的信息。比如前不久的烟花大会,学校就通过手机短信,提醒家长注意孩子的安全。
家长学校提升家长观念
学校通过自办刊物,让家长了解正确的教育观。据傅校长介绍,学校现在有两份刊物,分别是《家教园》和《新芽》,每两个月出一期,每位学生家长都有一份。
曾有一位学生在《新芽》上写了《爸爸,我想对你说》一文:“爸爸,我想对你说,请不要再给我施加压力了。你可知道,每天放学我背着沉重的书包,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我是多么想呼噜呼噜地睡一觉。而你却要我做一本本练习本,现在面临期末考试你们更是心切,可你们能更多地体谅我吗?”这一篇文章在家长中引起极大的震撼。
与此同时,学校专门成立家长学校。校长说,开办家长学校的目的,就是为了扭转家长的教育观念与方式,让他们知道培养一个孩子需要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
现在,家长学校的各种活动办得红红火火。学校还曾邀请浙江省家庭教育理事会副秘书长朱棣云教授、杭州市教科所韩似萍等专家到家长学校上课,与家长共同探讨培养孩子的大计。
本报通讯员 詹立军
本报实习生 高玮
本报记者 兰杨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