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林丹 本报实习生 徐秀姑
本报讯 最近,一个七旬老人的博客,成为网友热追的对象。这个博客里,其实没有多少文字,更多的,是一个老太太的闲话唠嗑。然而,博客里的图画,却震撼着每一个人。
这些色彩绚丽、笔触大胆的画,描绘的都是乡村生活,而画画的人,却是位目不识丁,从未受过美术训练、不知道什么是构图法,什么是画的层次的73岁的农村老太太,常秀峰。
很多人惊叹,称常奶奶的画,是“后印象派的杰作”,于是大家送给她一个响亮的称号“中国农村的凡高”,亲切地叫她“凡高奶奶”。
老人其实是河南南阳一个乡村的普通老太太,3年前,随儿子住到了广州。她在电话里难为情地告诉记者,其实对于画她啥都不晓得,虽然她已经画出了100多幅作品。
画是家乡的回忆
果是红,树是绿。两年前,当小孙女拿着蜡笔问奶奶什么是红果树时,常奶奶这样回答道。然而小孙女还是不明白怎么回事,于是她平生第一次拿起了蜡笔给孙女画出了她脑海里的红果树。可就这一画,竟让她的作画欲望一发不可收拾。
“我就是想把记忆里的东西都画下来啊。”当记者问起画画的理由时,常秀峰坦然自己作画只是想作为回忆,对遥远家乡的回忆,对以前的艰难生活的回忆。
她说,每每想起老家的山、水、树,老房子、村庄等等,不会写字的她就会拿起蜡笔根据自己的记忆一点一点画在纸上。也许有些景物在外人看来似像非像,但丝毫不阻碍人们对她所要表达的最质朴天真的美感的欣赏,甚至于感动。
“我想从我孩子小时候画起,画到现在。因为从年轻到老这几十年,我经历了很多事情,让我觉得很感动。”回忆起以前的艰苦岁月,常奶奶声音变得低沉,甚至有些哽咽。
听常奶奶讲她的“画事”,我们忽然发现,每幅画背后,都有着感人的故事,和深深的回忆。
常奶奶说,《老房子》是她最喜欢的一幅画,因为画中的老房子,正是她婆家的爷爷奶奶留下的一两间的房子,当时的生活非常艰苦,房子也很破旧,但大家都很珍惜,有很深的感情。
画儿上网爱者众
“呵呵……”提到网络上“凡高奶奶的博客”时,电话那头的常秀峰就掩饰不住兴奋的心情,哈哈笑起来了,“我一个农村老太太,字也不认识,啥叫画也不知道,自己瞎画的画就有那么多人看,真是没想到。”
常奶奶说,自己也是在今年四五月份,有人来问她关于画的事情时才知道这件事的。
原来,常奶奶的儿子江先生之前把她的画扫描到电脑,上传到自己的博客里,没想到会引起那么多人的关注。
当儿子告诉她,很多人在网上关注她时,对网络一无所知的常奶奶还表示不解,画儿放在电脑里和放在网络上有什么区别呢?
当听说画放在网络上就有很多人看时,老人激动得不知该如何是好。
如今博客已经有近5万人气,对于如此之高的人气,常奶奶并没有太多的意识。
虽然现在她能简单地点击博客,看看自己的画,但不识字的她只能叫儿子依照自己的意思写日志。
由于儿子的工作非常忙,有空时只是大体上和她讲讲博客上网友的留言,所以她几乎没有回复网友的问题。
但她一再表示,没想到有这么多的人看她的画,也非常开心有很多人看了她的画之后的感动。
当记者问起她对博客的理解时,老太太还认真地回答:“我的概念,博客就是很多人看,很多人喜欢的意思。”
她会一直画下去
“只要有人家喜欢我的画,我就会一直画下去的。”当问起如今最大的心愿,常秀峰坚定地告诉记者,以前在农村里就只想着干活,想着种什么庄稼收成好,可是现在最想干的事情就是把画画好。
常奶奶已经在城市里生活了三年了,比起早年的农村生活,老太太表示自己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
现在,她每天下午都会抽出2个小时用于画画,平时也帮着儿子家里做做家务,到了周末儿子一家也会带她出去玩玩。
对于老人的作画行为,家人都非常支持。
常奶奶说,儿子和儿媳妇原本看她这么大年纪了,而且字都不识,怕她在城市里不习惯,但她开始画画后家人都很高兴,小孙女也经常跟她抢着画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