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导读
据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揭露:被厂家称为是吃了小鱼、小虾,在白洋淀里散养的鸭子所生的“红心鸭蛋”,由于色泽鲜艳、卖相好看,当前在北京市场上十分走俏,销量很大。然而经记者实地调查,这种“红心鸭蛋”并非由白洋淀散养鸭子所生,而是石家庄平山县、井陉县的养鸭户往鸭饲料里添加了一种神秘的红药“染红”的。经有关部门检测发现,这种鸭饲料里含有偶氮染料“苏丹红四号”,属三类致癌物,对人体可能有致癌的风险。而进一步对石家庄养鸭基地、北京大洋路市场和销往超市的“红心鸭蛋”样品的检测表明,鸭蛋里同样含有苏丹红,最高达到了0.137毫克。
总得有人为此“埋单”
■如兰
回顾去年轰轰烈烈的苏丹红事件,作为消费者无不拍手称快,心想以后终于可以吃到不含苏丹红的食品了。谁知苏丹红这么快就重现江湖,而且采取了这种百姓乐意接受的方式,真是让人防不胜防啊!惊讶之余,想知道去年的苏丹红专项整治工作都做到位了吗?谁又该为这次出现的“苏丹红牌”事件负责?
“苏丹红”咸鸭蛋的发现为何不是食品管理部门,而是新闻记者?作为专职的食品监管人员,面对市场上大量出现的所谓红心鸭蛋为何就没有进行例行检查。
我们已经知道市场上有用姜黄素来腌的酸菜、用瘦肉精来喂出的猪肉、用吊百块来发的食品,现在又出现了用苏丹红喂出的鸭蛋,但是还有多少有害的食品我们不知道,因为我们不是专业的人员,这项工作应该由食品监管部门来为我们的餐桌把关,但是这样的把关我们能放心吗?
“救火式执法”之弊
■毕舸
在食品安全防线处处失陷的今天,我们总是旧伤未好、又添新疤。通常,每一起“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爆发后,职能部门就得展开一轮地毯式的清查,消费者的购物袋中又少了一样选择。昨天的“杀人奶粉”、今天的“劣质米粉”,明天等待消费者的又是什么?这周而复始的起起落落,让职能部门和消费者都身心俱疲、苦不堪言。
这种“救火式执法”或者说“突击性执法”往往能够在随后的一段时期内获得良好的效果,但在这个“兴奋期”之后,似乎一切又恢复了平静,某些管理漏洞依然没有能完全填补。 “救火式执法”屡屡出现的根源所在,就是某些政府职能部门在日常监管中,无所作为甚至“反作为”,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如果说,在市场经济运行初期制度尚未建立健全、管理经验不足时,政府面对问题,不得不采取这种临时性的非常措施,以剪除社会“痈疽”的话。那么,在20多年后的今天,政府与社会应当在不断的检验中,提炼出一套规律性的管理模式,才能真正有效地阻击类似“苏丹红复辟”的危害。
监管关口急需前移
■徐经胜
为了让产品卖个好价钱,很多昧心食品生产者在食品生产的前期就在大做文章。除了现在曝光的“红心”鸭蛋之外,笔者由于当过记者,经常深入基层,也亲历了类似“红心”蛋造假的之事,了解了一些造假手段。如在西红柿还未成熟的时候,经常喷洒带激素的药水,西红柿就长得又大又红;在养殖鲫鱼、黄鳝以及猪等动物的时候,经常喂一些含有激素的饲料,它们就长得很肥壮;等等。
食品生产是一环套一环的,其监管也应该是全过程的。但是目前的很多食品监管都集中在末端,而在最容易出现问题的食品生产前期,食品监管往往处于真空状态,这就给不法食品生产者有机可乘。而且,在食品生产的前期,很多造假又是后来很难发现的,其隐蔽性非常强,如果再加上后期监管不力,问题食品就会源源不断地流向了市场,走上了人们的餐桌,给人们的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因此,加强食品监管,把监管的关口前移,是保障食品安全必须要做的。
蛋,我们自己生
办公室里说到“苏丹红”咸鸭蛋,一个同事说,他知道有人已经不敢买xx元以下的葡萄酒喝,贵的牌子经常喝又喝不起,于是就自己酿来喝,同事已经也尝过了他们自酿的葡萄酒,味道不错。于是另一同事戏言,以后我们水稻自己种,鱼自己养,蛋自己来生,再不行钞票也自己印算了。
记得在杭州的一些超市里,也有标有“红心”字样的真空包装的咸鸭蛋,有的还画了一个鲜红的蛋黄在上面。不知道这个“红心”是不是用苏丹红饲料喂出来的?最好监管部门能查一查,一来让爱吃咸鸭蛋的市民知道什么牌子的咸鸭蛋不能买;二来也可以让合格咸鸭蛋免于为“苏丹红”咸鸭蛋陪绑的命运。因为在一些无良商家的误导下,在一些消费者当中确实形成了“咸鸭蛋的蛋黄是红的好”的看法,一些合格咸鸭蛋的生产者为了保住销路,也不得不在自己的包装上标上“红心”二字。这样一来,好蛋坏蛋打混仗,消费者怎么弄得灵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