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10版:每日新闻·民声
3  4  
PDF 版
· 公交车到站后再下客
· 电动载货车?
· “抱抱”
· 不准和陌生人说话
· 说吧,说出你的婚恋之烦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11月1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抱抱”
一场行为秀?
一次温暖的传递?

  ■本报通讯员 张翼 本报记者 王磊

  

  “抱抱”,这个很像小孩子对父母撒娇的词语,这些天在全国各地突然流行,不仅仅是口头话语上的,更是行动上的大大拥抱。其中也包括杭州。

  

  在西湖边,就有一群年轻男女手里举着一块“抱抱,拒绝冷漠”的牌子,和全然陌生的他或她互相拥抱。

  据说,这种街头拥抱行为起源于澳大利亚,旨在传达一种“来自陌生的关怀”。国内的发起者是长沙一个年轻人,和朋友组织了“抱抱团”,在长沙黄兴路步行街发起了一次同样的活动。活动视频在网上发布后,引起了全国网友的“接力传递”,各地都在网上成立“抱抱团”,走上街头相互“抱抱”。

  不过,和欧美习惯于行拥抱礼的老外不同,对有着含蓄传统的中国人来说,这样的举动还是有些异类。于是,当北京“抱抱团”第一次上街时,就有人报了警,“抱抱团”成员被警察带到派出所;于是,当绍兴也“抱抱”的时候,一些女性市民纷纷躲避男士的拥抱;还有不少人批评这种活动矫情作秀。

  读者朋友,面对来自陌生的拥抱,你有没有勇气张开双臂呢?

  我们听听网友怎么说。

  “抱抱团”能否传递温暖

  大歌夜曲:拥抱对内心孤单或者郁闷的人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心灵慰藉。特别是心情不好时,有人给个温暖的拥抱,心里肯定觉得暖洋洋的,所以应该支持“抱抱团”继续发展。

  我我:这么抱一下,就能传递温暖了?就算能一时打动人,但可以维持多久、可以达到怎样的程度,对此我表示怀疑。心灵的沟通更接近灵魂。

  拥抱有中外文化差异

  风:“抱抱团”的初衷或许是好的,但是否也该考虑一下国情?欧美人见面拥抱很正常,他们也有行拥抱礼的习惯,但中国人不行啊。过去说是“作揖万福”,现在是握手,除非亲密关系,不然谁见面就拥抱啊。更何况是陌生人之间。

  给“抱抱”提点建议

  再说我爱你:同性之间抱抱还行,异性之间估计有点难。如果是男士去抱女士,不把人吓跑才怪呢。也难怪反对的人说有“骚扰”之嫌。所以建议“抱抱团”再举行活动时,最好同性之间拥抱。

  小石头:人和人之间需要拥抱,比如朋友、家人之间。但陌生人没有必要这么大张旗鼓地拥抱。所以我提的建议是,一是在家里多抱抱自己的家人,多抱抱父母、孩子;二是保持微笑,主动帮助他人,这才是在人与人之间传递温暖。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