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D0013版:新知·读书
3  4  
PDF 版
· 家教成风:折射教育公平
· 教师“走穴”引人注目
· 在职家教
关乎教育公平
· 优质教育资源供不应求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11月1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家长望子成龙,学生不敢放松
优质教育资源供不应求
  教育专家认为,教育资源具有公共属性,在职教师有偿家教关乎教育公平。因担心在职教师从事过多的私人家教服务而影响对其他大部分学生所承担的公共教育责任,我省绝大部分地区的教育主管部门,对在职教师家教持坚决反对态度。杭州市从1997年开始就明令禁止有偿家教,上海甚至把是否有偿家教与能否评定特级教师联系起来。

  然而当优质教育资源稀缺,家庭对子女教育日益重视,当市场经济成为社会的一个基本准则时,有偿家教似乎难以令行禁止。

  家长边抱怨,边寻好家教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家长抱怨家教收费不低的同时,同样也抱怨家教千金难寻。

  “当初替女儿请物理家教,若不是托熟人牵线搭桥,估计连家教的门都摸不到。”一位家长说,“我们请家教肯定要找最好的老师,起码也得是在重点中学教书的,这样的老师数来数去就那么几个,能找上也不容易。”

  教师李齐的话证实了这种“家教资源”的紧缺:“大多数老师对家教是量力而为的,不会把假期都投进去,更不会自己去找学生,部分老师做家教也是受熟人所托,盛情难却。”

  一位教师说,现在许多家长培养孩子就像赌博,多学一点就多一分赌赢的把握,因此盲目从众,不管学好、学差,都请个家教辅导,潜意识里是望子成龙心态在做怪。

  于是令人无奈的情况出现了:一边谴责有偿家教,一边又尽一切努力托“关系”给孩子找好家教。

  期望家教提高学习成绩

  教育专家分析认为,家教市场供不应求的表象,实质突显了优质教育资源的不均衡。

  在提倡教育均衡发展的今天,特级教师等优质教育资源仍然属于稀缺资源。今年9月,我省第九批特级教师评选结果正式出炉,共通过210名特级教师,这样的评选四年才一次,这对于全省600万左右的中小学生来说显然是九牛一毛。与此同时,特级教师的分布又相对集中,大都集中在数量同样有限的重点学校。家教市场的“火热”,实际上反映的是教育公平的倾斜。

  于是不少家长在孩子遭遇学习困难时,首先想到的是老师教得不够好,“只要换个好老师,最好是特级老师,孩子的成绩也许就能突飞猛进”,这成了家长们的普遍想法,这加剧了好老师等优质教育资源供不应求的情况。

  应试让学生不敢放松

  教育制度的一些缺失也加剧了这一矛盾。例如现在政策规定不准学校补课增加学生负担,但是应试教育又让学生不能放松学习,而且不少家长希望子女补课、提高成绩、挤垮竞争对手,家教市场自然而然就形成了。

  此外,有偿家教的监控也是一个问题。杭州市对有偿家教的界定规则有一个细化,它有五个前提:在工作时间进行(家教);利用学校的教学设备(家教);对自己任教的学生(家教);(家教)时间过多,不利学生身心健康;(利用家教)办学赢利。然而这些措施要一一查证,依然比较困难。最简单的问题是,如果教师不主动上报有偿家教的收入,如何详细查得其家教所得?

  浙江省某市1997年同样出台了有关禁止有偿家教的文件,但至今尚未有过一例处罚。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